当前位置:

科学传播离不开人 院士眼中的科普“长”什么样?

来源:人民网 作者:赵鹏 编辑:曾映雪 2018-01-30 10:56:47
时刻新闻
—分享—

  人民网北京1月30日电(赵鹏)昨天下午,由中国科协、人民日报社主办,人民网承办的“典赞·2017科普中国”活动在人民日报社新媒体大厦举行,活动现场揭晓了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人物、2017年十大网络科普作品、2017年十大科学传播事件、2017年十大“科学”流言终结榜和2017年十大科普自媒体。在获奖者的颁奖嘉宾中,有很多知名的院士、科学家,他们纷纷发表了自己对于科普的看法。

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翁奇羽/人民网)

  每逢岁末年初,大家总会喜欢用一个关键词来总结这一年,有人是“自由”,有人是“成长”,而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嘉麒眼中,2017年的关键词是“科技”。他表示,“2017年科技界的大事件层出不穷,这些科技事件的传播、正能量的传递不断鼓舞着人们在各自的领域作出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翁奇羽/人民网)

  在谈到流言的破解时,中国工程院院士孙宝国有自己的看法,他认为,“作为科学家、科技工作者,遇到流言应该挺身而出,在公众与流言之间建起一道坚实的科学防火墙,去伪存真,求真务实,但是科学家也不是万能的,科学家也不是什么都知道。在一个领域里是专家,在其他的领域里可能也是科普对象。所以,科学家、专家解读应该就最熟悉的领域、最擅长的领域来解读,不然的话,也可能解读出现错误。”

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翁奇羽/人民网)

  作为一名一线的科研工作者和科普工作者,中国科学院院士武向平对科普自媒体非常期待,他表示,“我们过去几年一直倡导科学家应该走进农村、走进山区、走到西部去传播科学知识,但是我们用的都是传统的方式。希望我们的科学家能够和自媒体结合,让科学知识传播得更加迅速、更加广泛。”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翁奇羽/人民网)

  中国科学院院士周忠和则坚信,网络科普代表了科普的未来。他表示,“生活在21世纪的人类感受最深的恐怕就是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的发展,因为网络时代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无疑是全方位的,科普的创作自然也不例外。我坚信网络科普代表了科普的未来,我也衷心希望今后网络科普创作和传统科普创作能够强强联手,发挥各自的优势,为我们奉献更多的精品。”

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翁奇羽/人民网)

  “科学传播终究离不开人”,中国科学院院士高福认为,“大家不一定每时每刻都会注意到科普作品背后的科普人物,但是因为他们,我们浏览着最前沿的科技信息;因为他们,我们了解科学的真相,发现科学的奥义;因为他们,科学在我们身边的每个角落。这些科学传播人,他们可能是科普从业者,也可能是科学爱好者;他们活跃在各种场合和平台,用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公众热爱科学,正是由于他们默默奉献,我国的全民科学素质水平不断提升,为科技强国的建设打下了坚定基础。”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