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科普图书不应被排除在学术著作之外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龚军辉 编辑:曾映雪 2018-07-04 08:28:16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大学当副教授的朋友打来电话:他穷十年精力而新著的一本理论十分新颖、体系完善、市场影响巨大的科普图书,因为未被评审专家认定为学术著作,从而失去了晋升教授的机会。听罢,哑然。

  学术著作,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教材,二是编著的基础论著、技术理论、应用著作,三是学术专著,是指作者根据在某一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的成果撰写成的理论著作,该著作应对学科的发展或建设有重大贡献和推动作用,并得到国内外公认。而科普图书,一般的界定:指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的科学普及读物,其特点为科学性强,思想性强,普及面广,有相当大的发行量。问题在于,很多大学里的专家认为,科普图书的写作人,传播的是别人的研究成果,并非自己研究的成果。

  这就是明显的误导与扭曲了。学术著作与科普图书都可以是作者自我的新理论、研究新成果,如果按照专家们的认定,那么《时间简史》(作者霍金)、马丁塞利格曼五部曲(开创心理学一个新时代的著作)、《利维坦》(作者霍布斯)、《自然哲学之数学原理》(作者牛顿)等,都要被排除出学术著作的行列了。其实,二者的区分,只是表现形式的差别,即前者是学术派研究理论新成果,后者为了便于推广新理论(包含自我新理论和别人新理论)而写得通俗易懂。更直白一点说,前者是给专家们看的,后者是给普通老百姓看的。很显然,凡是被标识为科普图书者都被排除在学术著作外,是站不住脚的。尤其是人文社科的新理论,很多都是积累前人的知识而发掘出来的,很难像自然科学那般提出崭新的新观点、新技术,即便是形式的变化,譬如语言文字的表述,也属于重大创新,采用自然科学的机械化斩截或套式排除,是肯定行不通的。而事实上,《蒙田随笔》《契约论》等被奉为哲学经典学术著作,不仅因其思想观点超前,而且其表达更易为人所接受,更是其销售经久不衰、学者津津乐道的理由。

  当前,象牙塔里的中国学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见识浅薄、眼光狭隘、自以为是、缺乏创新、失去公允、各立山头,这才是科技强国、民族复兴最大的阻碍。崔永元前段在对比我国大型企业科技投入不足时,指出谋杀华为、中兴的凶手是房地产,但他可能忘记了一个实话实说:房地产是怎么被抬起的?还是我们的价值导向、舆论宣传出了问题。总是牢记四大发明、沉缅于中国过去的成功,却不能睁眼看世界的日新月异,这是当前中国学术界普遍存在的问题。当学术界一方面自吹自擂中国已经是科技强国,另一方面却把科学普及视为儿戏,加以蔑视,躲进书宅写些或许自己也根本不信的“新科技理论”时,还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还意欲以科技搏世界新形象,任谁都会觉得好笑。

  连学术著作与科普图书基本的界定与区别都不能做好,那么,请这些误国误学的“砖家”走开;当科普图书不加区分,直接被否认为学术著作时,也请媒介别再标榜科技强国——这都是遗害子孙十代百代的大事!

  文/龚军辉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