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湘纯茶油周奇志:中华儿女多奇志 百炼茶油报国门

来源:红网综合 作者:王义正 编辑:曾映雪 2018-09-05 17:03:04
时刻新闻
—分享—

湘纯茶油董事长周奇志。(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王义正 长沙报道

  周奇志端起水杯抿了一口,略微提高了声调,“我现在做的事,是为民族品牌举旗,为国人健康加油。”

  这一次没人嘲笑她。

  这个从浏阳大山里走出来的农家姑娘,用一种匪夷所思的力量在时代的大潮中闯出了一番自己的天地。2009年进入油茶产业后,不断革新自己的理念,汲取国际贸易中的经验,带领湘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将油茶全产业链开发、全资源利用的企业。

  如今的湘纯茶油早已跳出了传统茶油的范畴,除了食用,经过精深加工后的茶油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化妆品、保健品,乃至医药行业。湖南茶油的价格在周奇志的手上翻了几番,湖南茶油的名气也伴随湘纯的发展漂洋过海在日韩和欧美引发关注。

   有些钱就应该中国人自己挣

  2007年,周奇志陪父亲回到浏阳老家,忆苦思甜,感慨万千。偶然发现,多年过去,家乡几乎没变,村里人的生活依旧穷苦。父亲指着老家对面的山坡对周奇志说:“人要饮水思源,知道感恩。”

  彼时的周奇志已经颇有产业,内心燃起了帮助家乡致富的愿望。

六一儿童节,周奇志前往湘西为小朋友送去礼物。(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08年,周奇志采用一次性支付50年土地流转费从农户手中流转2万亩土地。建立油茶、黄秋葵、牡丹、猕猴桃等核心示范基地,开始涉足农业产业。目前,湘纯茶油的产品和基地都取得了中国有机认证和欧盟有机认证。

  浏阳是中国的油茶之乡,盛产茶油,但茶油在当地却属于奢侈品。只有逢年过节、敬神祈福或者有孕妇坐月子才舍得用,茶油在当地又称“月子油”。除了食用健康,而且对蚊虫叮咬、皮肤过敏颇有药效。所以周奇志将自己的第一个目标瞄准了茶油。

  在过去,由于工艺落后,浏阳茶油的产量很低,所以当地人根本舍不得吃。周奇志回忆,母亲炒菜为了省油,甚至用筷子裹着布条在油罐里蘸一下就是一盘菜。

  周奇志心中非常明白,如果还是以前那样走传统农业的老路,就是一条死路。必须发展现代农业,只有用科技的力量才能改变现状。2009年6月,专门从事油茶林种植与开发、食用植物油精深加工与农林综合开发的专业化有限公司——湖南湘纯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

  土茶油一般卖60元左右一斤,湘纯冷压榨茶油的售价超过100元一斤。产品附加值的概念第一次植入了周奇志的脑海里,附加值源自于科技。

  随着周奇志对技术创新的越发重视,湘纯茶油的品质不断提高,成为湖南第一批取得了SGS认证(最高等级的全球原料供应通用认证)的农业企业,并且成功打入了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市场。

  湖南品牌走出国门,在发达国家的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周奇志欣喜了好一阵。

  但欣喜很快就被现实惊醒,周奇志发现,日本从中国进口的食用茶油很少真正用于食用,而是通过精深加工等生物技术将食用茶油加工成无色无味的白油,用于化妆品添加等。

  而这种油,可以卖到500元一斤。

  这回,周奇志不干了。“自己家的宝贝卖给别人赚小钱,别人用我们宝贝却挣了大钱。”

  一咬牙,周奇志走访了16个国家,从世界各地邀请了27名专家,联合了7所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旨在打造中国人自己的油茶高新技术产品。

周奇志在湘纯的科研基地内(左一)与科研人员交流。(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2012年,奇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立,周奇志一次砸了2000万元,用于油茶产业科技研发,最终获得了四十多项专利,油脂超微细处理技术、油脂脂肪酸分离提纯技术、油料活性配料提纯技术等多项成果具备国际领先水平。湘纯茶油也作为湖南第一家被省委组织部和省科技厅联合授予油脂科技创新团队荣誉的企业。

  “如今,日本能做的,我们也能,湘纯提取的白油比日本的更好,现在很多化妆品公司都在和我们合作。”周奇志自豪地说。

  在湘纯,提炼完茶油的油茶籽也因为科技的力量变成了宝。湘纯的科研团队发现,油茶籽富含17种人体所需氨基酸、以及抗菌成分茶皂素。湘纯把茶皂素应用于洗护系列,活性多肽用于护肝保健、余下的茶籽纤维则应用于代餐食品。

  现在,周奇志又瞄准了下一个目标,“作为针剂溶媒的医药级茶油,一斤可以卖到2000元左右。”在周奇志看来,市场就摆在那里,中国人不去,别人就会去,“与其让别人拿中国的东西挣钱,这个钱不如中国人自己挣。”

  我只想让家人不再挨饿受冻

  周奇志上一次说“挣钱”,还是7岁时。

  那一年,班主任在课堂上问大家长大了有什么理想。同学们你争我抢地回答,科学家、医生、老师、军官,老师不时投去赞许的目光。

  轮到周奇志,一开口便是哄堂大笑,“挣钱”。

  “挣钱”是周奇志7岁时的梦想,这或许是当时很多人的梦想,只是他们没有勇气在一个正式的场合,以一种正式的方式,告诉一群“正式”的人。

油茶基地的全景图。(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周奇志出生在浏阳北乡,当地属丘陵地区,人多地少,土地贫瘠。在周奇志的记忆里,母亲经常去借粮开炊,一年到头难吃几餐饱饭。

  周奇志兄妹三人,父亲为此不得不同时做几份工。除在生产队挣工分,父亲还在村里的砖窑打小工,补贴家用。

  一次,父亲装完砖后没有及时下窑,下面的人就已经点火,窑上顿时浓烟滚滚。等到人们发现周奇志的父亲时,已因为一氧化碳中毒奄奄一息。“人送到医院,家中却拿不出一份钱,母亲只好跪在医生面前。”回忆起过去,周奇志泪眼婆娑。

  贫穷是周奇志的童年里最刻骨铭心的记忆。摆脱贫穷,让家人过上温饱无虞的生活,则是那个时候周奇志最真实、最强烈的愿望。

  “只有体会过吃不饱才知道什么是饿,只有经历过身无分文才知道什么是穷。”周奇志并没有被贫穷击倒,反而让她愈发坚强。

  为了凑学费,周奇志和父亲、哥哥进山里砍柴,到了山脚大家就各自行动。山高林密,荆棘遍布,周奇志双手握着柴刀,吃力地砍柴。不一会儿手掌就起了水泡,水泡破裂,疼痛钻心。但不砍柴卖钱就交不上学费,周奇志只得咬牙坚持。砍够一捆,用藤条扎牢,自己扛到山下。

  那一年,周奇志只有9岁。

  靠着骨子里坚韧和不服输,周奇志靠着砍柴、捡油茶果、卖山货读完了高中,并考上了大学。

  1992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进入了火热期,身处大学校园里的周奇志感受强烈。因为家里贫穷,周奇志读大学的费用基本自筹,放学后她经常去卖花、发传单、到餐馆做临时工。这让她比同龄人更早感受到了经济转轨所带来的社会巨变,也让她见识到了商品经济社会中的无限可能。

  大学毕业后,成绩优异的周奇志放弃了分配工作的机会,自己应聘了一份没有底薪,但收入没有上限的广告销售工作。

  在周奇志看来,捧“铁饭碗”也就意味着拿“死工资”,按当时的工资水平,她每月最多拿几十块钱。“靠这点钱让家人摆脱贫穷,估计要一百年。”周奇志开玩笑说。

  周奇志在广告公司的工作是帮企业做产品宣传与市场推广,获得企业的品牌推广服务费与媒体代理费。

  第一单生意周奇志就瞄准了白沙卷烟厂,“想挣钱,首先胃口要大。”周奇志说,当时烟草是允许做广告的,而且白沙是一个效益很好的企业,有钱。

  愿景很美好,现实却很艰难。周奇志连续跑了十趟,却连烟厂的大门都没进去。门卫嘲笑她是“耍宝”,那种地方的广告,怎么可能轮得上她这样一个小姑娘。

  周奇志也不记得是在第多少次登门的时候用自己的真诚打动了烟厂的领导,最终她拿下了白沙烟厂的广告。机会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周奇志一次就拿下了某大品牌在七个省的广告代理。

  三年时间,周奇志就在那个“万元户”能领奖状的年代里挣了二十多万。周奇志也实现了课堂上的愿望,把父母接到了城里,家人不用再挨饿受冻。

  做一个有情怀的企业家

  为什么会相中油茶产业?

  周奇志说她也不是很确定,可能是考虑到油茶的商业价值和市场前景,也可能是因为小时候砍柴妈妈用茶油做的饭团让她至今难忘。

  “我更希望是后者,那样证明我多少还有些情怀。”如今的周奇志已经不再把自己当做是老板,而是企业家,企业家至少应该有情。

周奇志与茶农讨论油茶种植问题。(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周奇志说她想成为一个有情怀的人,她也正在做一件有情怀的事。

  她在浏阳的油茶基地累计投入1200万元用于配套建设基地路网、灌溉以及供电,改善了当地农民的生活条件。

  湘纯茶油采用“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带领当地农民发展油茶园超过20万亩,为农民稳步增收开辟出了源头活水。当地茶农年增收两万多元。为家乡趟出了一条产业脱贫的新路子。

  “改革开放就是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周奇志是在时代的浪潮中先富起来的那一波人,发展油茶产业,就是要带动更多的人富裕。

  而现在,周奇志有新的目标,她要让中国人用上健康、物美价廉的好茶油,让中国人用茶油去挣全世界的钱。

湘纯茶油到张家界桑植县进行产业扶贫的签约仪式。(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全世界95%的油茶来自中国,而茶油的价值有目共睹,但中国油茶在世界市场上所占份额却不成正比。这不由得让人想起了曾经的稀土,一种极为珍贵的战略资源却因为时代的局限被卖成白菜价。周奇志不想让这样的事重演。

  “时代的大潮成就了我们,现在我想做一些我该做的事。”周奇志眼神笃定地说。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