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9月29日讯(通讯员 孔维敏)“根据您的指导,在施穗肥时加入钾肥后,水稻的颗粒确实比以往饱满一些,倒伏的情况也少了。”9月28日,在北山镇石常村,种田大户黄中伟在向科技特派员宋春芳研究员介绍当前水稻的生长情况。
宋春芳是湖南省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研究员,因为研究中心在水稻镉低积累育种上有了突破性的进展,所以派往基层工作时,他特意选择了北山镇,只因北山镇的部分区域土壤镉含量较高,对于农作物种植是不利因素。
为了解决这个困扰北山种植业发展的难题,宋春芳在种田大户黄中伟的流转地中选了十来亩试验田用于种植镉低积累水稻,这个新品种水稻能在不影响稻谷产量、品质的情况下,种出低镉含量稻米,能符合国家粮食收购的镉含量标准。
(图为宋春芳(右)在北山镇石常村查看晚稻病虫害情况)
“如果今后低镉水稻能够大面积种植,我一年可以增收8万元以上。”种粮大户黄中伟期待地说。
“现在晚稻离成熟还需要大概半个月左右时间,要经常查看水稻的生长情况。”宋春芳一边查看着田里的病虫害情况,一边叮嘱着黄中伟。
在北山镇,像黄中伟这样的种粮大户还有很多,从以前的靠经验生产,到如今的靠科技增收,得益于乡村人才战略引进了科技特派员。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科技特派员解决了农村基层科技力量不足和科技服务缺位的现实困难,实现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深受基层群众的欢迎,产生了搞活基层、用活人才、激活发展的多赢效应,农业科技人才的引入真正成为了北山发展的“源头活水”。
来源:红网
作者:孔维敏
编辑:刘红艳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keji.rednet.cn/content/2022/09/29/118858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