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长沙经开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区
2023-07-25 09:36:34 字号:

长沙经开区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区

长沙经开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有产业政策激励和创新平台支撑,也有龙头企业引领和研发人才加持

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区

21.jpg

图为亘晟门窗“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赋能试点项目。胡欢欢 摄

三年,可以是一个创意到创举的成长;可以是一个举措到制度的成熟;也可以是一种工作模式从区域试点示范到全国复制推广。

近日,国务院发布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七批改革试点经验,长沙经开区区块的“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市场化升级新模式”上榜,成为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三年来首个被国务院要求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事项。

能够以一域之光为全域添彩,凭借的就是创新。那就是始终立足经济主战场,面向产业发展最前沿,探索科学解决方案,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并形成行之有效的新经验新模式。事实上,创新,在长沙经开区从来就不缺乏。换一种说法,创新,就是流淌在长沙经开区血液中的基因和方法论。

当前,长沙正奋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希冀吸引更多的研发中心涌入长沙、集聚长沙、助力长沙,背后的逻辑就是强调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铆定这个新目标,推动科技创新工作走在前、作示范,不仅是长沙经开区与生俱来的使命,更是作为“三湘第一园区”应有的担当。

22.jpg

博世长沙近年来实现15个5G应用场景落地。企业供图

立好创新风向标

7月12日,看到对面坐着一溜的从省里过来的专家,天河国云董事长兼CE0谭林没有一丝紧张,内心反而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就在这天,由天河国云承担的湖南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之“产业区块链底层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研究”迎来验收。

长达2年多的探索,天河国云让区块链这项新兴技术真正践行了“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宗旨,用谭林的话来说,就是找到了“屠龙刀”要屠的“龙”,因此,该项目得到了专家组的一致好评,高分通过验收。

过去2年,该项目专注联盟链技术创新研究,产生了大量已授权专利和高水平论文,并产出天河链开放联盟链平台和天河数通数据可信共享流通平台,在政务、工业和数据要素流通领域转化了一系列成果。

事实上,无论是企业还是园区,科技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推动中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这份伟大事业中,相比城市的宏观功能,产业园区的角色很清晰,也更具体,那就是摇旗者和引路人、合伙人。

政策是“指南针”和“风向标”,通过制定产业政策为企业配备“指南针”,树立创新“风向标”,激发企业创新热忱和活力,往往是第一步。

在长沙经开区对外发布的多项产业政策中,鼓励企业创新的内容始终占据着显眼位置,或单条列出,或单独制定。园区拿出真金白银,鼓励和支持企业创新发展,突破新技术、研制新产品。

长沙经开区今年最新修订的《关于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提出,支持企业争创“五首”。即对获评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首台套技术设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高端软件、首轮次工程流片芯片、首套件基础电子元器件产品的企业,按获批省级资金的50%给予支持,单个企业最高支持100 万元。

今年上半年,长沙经开区出台的《关于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基地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则更加具有针对性,支持内容共设置9条支持条款鼓励企业创新,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高新技术企业成长、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予以扶持。

当企业找不到技术突破的方向,园区联合第三方智库调研发布技术应用场景指南,为企业设立攻关“灯塔”,指引着企业摸准未来技术趋势的脉搏,这时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长沙经开区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应用,创造了“5G+工业互联网”“新技术融合应用揭榜挂帅”“创新合伙人”“智能制造无人区”等一系列新词新语,其背后贯穿始终的是创新思维、创新机制、创新举措。

2020年,长沙经开区出台了“5G+工业互联网”应用指南,提出投入2亿元以上,支持龙头企业打造“5G+工业互联网”标杆应用场景,打造了铁建重工、三一集团、博世长沙、山河智能、延峰汽车和湘江电缆等6家标杆应用场景,一大批企业开始在5G+工业互联网领域深耕。

这几年,博世长沙技术总监张毕生强烈地感受到5G、工业互联网、数字孪生等技术对博世长沙从设备到工厂多层级的改造和赋能,“生产数据、工作效率都是非常直观的体现和变化”。

这背后是博世长沙从无到有建立了数字化团队,其中专家级数字化人才有10余人,玩家级数字化人才超过400人,不仅实现15个5G应用场景的落地,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技术在制造、物流、能源等环节更是广泛应用,被世界经济论坛评为湖南首家“灯塔工厂”。

2021年,长沙经开区打造了从中长期发展规划到具体落地细则的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体系化推进政策,在全国率先创造性地将“揭榜挂帅”机制运用至数字化技改,给予揭榜单位最高800万元支持。

这一创新机制的应用,在彻底解决了园区企业不敢转、不会转、资源少和管理难四大难题的基础上,更激发了园区企业对5G、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数字孪生、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探索和突破,以区块链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生物技术及生命健康更是跻身长沙经开区五大产业。

当前,长沙经开区已连续三年发布“揭榜挂帅”指南,目前已成功揭榜6个,实施中8个。

建好创新大平台

在笔者看来,创新平台的内涵极为丰富,既指功能性公共服务平台,包括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等,也指企业争设的各级工研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新型研发机构等。

今年全面动工的三一科学城被赋予厚望。作为湖南自贸试验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重大功能性平台、重点改革试验载体和重大科技创新平台项目,三一科学城是三一集团,也是长沙经开区产业的未来形态。

为保障项目顺利推进,各级各部门创新思路、大力支持,目前,三一科学城新型产业用地(M0)政策试点工作已正式启动。试点改革将对产业内容、产业用房分割转让、最小销售面积控制、转让年限限制等给予政策支持,极大鼓励园区积极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以创新驱动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建设高品质产业空间。

在湖南赋予长沙打造成为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新使命的第10天,6月28日,长沙经开区印发《长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科创平台提质升级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顶层设计未来三年科技创新蓝图,推进园区科创平台纵向升级和横向联动,加快完善科创平台体系、健全科创平台功能,持续提升科创平台实力水平。

《行动方案》提出,力争到2025年,长沙经开区在工程机械、数字经济、生物技术与生命健康领域建设2-3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重大创新平台,省级及以上科创平台数量达到230家,省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数量达到20家。

为实现这个目标,长沙经开区明确了7项重点工作任务,分别为加快科创平台纵向升级、推动科创平台横向联动、加快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布局一批离岸科创平台、支持技术转移转化机构发展、做强做优双创载体以及加速推进重大功能平台见效。

纵向升级方面,长沙经开区一是抓好增量,通过政策兑现激励企业争设各类科创平台,二是抓好存量,加快现有科创平台提标提档,力争每年新增国家级科创平台1—2家,省级科创平台20家;

横向联动方面,全面摸清园区科创平台底数,建立平台资源库,形成技术、人才、设备共享三张清单,根据技术领域,分门别类,形成工程机械、汽车、电子信息等科创平台子库,并以此为基础,大做横向联动文章。

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长沙经开区将大力建设离岸科创平台的建设。大概做法为“管委会主导、市场化运营”模式,鼓励园区企业在科技发达地区设立离岸科创平台,发展“科创飞地”。

对于这一科创新模式,长沙经开区将重点布局长三角、粤港澳等地区,采取前支持和后补助的形式,对设立的离岸科创平台每年最高支持100万元,充分发挥科创桥头堡作用,尽快将“科创飞地”打造成园区技术引进、人才集聚和对外展示的科技综合体。

这份《行动方案》以强有力的顶层设计,构成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的“任务书”“路线图”“责任状”。

2021年9月,中国信通院湖南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在园区揭牌。该中心是全国首个纯国产设备构建面向先进装备制造行业的新技术融合应用创新中心,全国首个按照工业互联网体系架构2.0标准搭建的工业互联网创新样板,全国首条端到端部署华为Fusion Plant平台的柔性智能试验产线以及全国首个部署5G网络实现云边协同,开展5G、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研究的创新实验室。

在这里,虚拟产线通过协调验证,可以不断优化真实生产线的生产工艺。在这条产线中通过验证的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AR等创新技术,赋能到企业当中,能极大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还是这一年的12月,以中联、三一、山河、铁建等14家工程机械主机企业和配套企业、机构为股东,湖南国重智联工程机械研究院在长沙经开区正式成立,作为长沙创建国家工程机械创新中心的运营实体,加快提升工程机械领域相关技术研发供给能力,高标准打造工程机械创新高地。

23.jpg

铁建重工致力于系统性、颠覆性自主创新,引领我国地下工程装备实现从跟跑到领跑。 杨小华 摄

培育创新领头羊

在长沙经开区迈向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园区决策层深刻地认识到,要强化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让企业做主导、唱主角。

在今年4月长沙经开区打造全球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暨五好园区建设推进大会上,三一汽车、铁建重工、山河智能、国科微、中车时代通号等12家企业获评“科技创新领军企业”,既有顶天立地的大企业,也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从这份企业名单中,我们大致看出,长沙经开区的打法是,抓大不放小,坚持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共同培育,齐头并进。长沙经开区的良苦用心不言而喻,就是树立一批典型,发展一群“领头羊”,让科技创新工作从点到面辐射,由表向内渗透,让每一家企业都切身体会到,创新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铁建重工是园区科技创新的典型代表之一,从成立之初,就一直致力于系统性、颠覆性自主创新,引领我国地下工程装备实现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发展。

近日,由铁建重工牵头的湖南省科技重大专项迎来收官,“超级地下工程智能成套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通过综合验收。据了解,该项目是湖南省首批支持经费超5000万元的省级科技重大专项,于2019年立项,聚焦我国超级地下工程建设面临的成套装备缺失、智能化程度低、不良地质适应性差、主轴承和高性能刀具长期依赖进口等突出问题开展协同攻关。

经过集中攻坚,项目团队攻克了超大断面竖井刀盘设计与管片快速拼装同步技术等10余项关键技术,自主研制了全球最大直径(23米级)全断面竖井掘进机、国产首台千米级水平钻探装备、国产高原地区最长施工距离(20公里)全断面岩石隧道掘进机、8种超风险钻爆法隧道智能成套装备等四大类专用成套装备和高性能长寿命滚刀、多种规格掘进机主轴承两类核心基础零部件。

专项执行期间,共申请专利172项,发表或录用论文96篇,申请软件著作权16项,制订企业标准16项,依托专项研制的相关技术装备成功应用在10余个国家重点工程,产业应用效果良好。

凭借着持续性创新,3月19日,在第七届中国工业大奖发布会上,铁建重工荣获中国工业“奥斯卡”——中国工业大奖。

索恩格汽车也是园区自主创新的佼佼者。7月,在索恩格工业园南面,一幢研发大楼拔地而起。“这是我们新打造的索恩格全球新能源产品和技术研发中心。”索恩格汽车CTO庞晶宇介绍,该项目将建设成为索恩格集团全球电动系统及产品的技术研发中心、试制中心和性能测试中心,负责汽车高压电机、控制器、三合一和多合一高压动力系统,以及新能源汽车附属电机及控制器件等产品及技术的研发、测试,生产工艺技术的开发及工业规模化生产。

领跑队伍中还有五新装备、顶立科技、航天凯天环保、中大创远等企业都是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他们无一不是把“1米宽”的市场做到了“100米深”。

像五新装备专攻隧道施工成套设备,自主研制的湿喷机械手不仅将湿喷工艺推广至全国隧道工地,还实现了国内用的混凝土湿喷机95%以上都是国产品牌,目前,五新装备湿喷机械手销量超过2000台,服务于全国及海外3000多个隧道工地。

致力于做行业里的隐形冠军企业,顶立科技在碳基材料热工装备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顶立科技董事长戴煜对创新有着自己独特的思考。“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实际上对一个企业来说,创新有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有市场创新、人才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戴煜表示,对企业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人才创新,通过抓取核心人才,来进行一系列的技术创新,特别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长沙经开区与企业心有灵犀,早就开始布局打造人才高地工程。在人民东路沿线(东六路至东十一路)约四公里路段,依托科技新城、铭城绿谷等创业孵化基地,加挂“国际人才创业创新园”“国际先进制造业总部经济中心”牌子。长沙经开区突出人才元素,建设一条集“人才”“科技”“产业”于一体的国际人才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长廊。

有空间更要有人气。2022年起,长沙经开区实施“百千万”人才工程,计划用五年时间,投入10亿元揽才。

2021年以来,长沙经开区新增高层次人才259人、新认定骨干人才3176名、新引进博士人才200余名,2022年兑现人才奖补资金1.017亿元。

中大创远研发人员占员工总数的45%以上,支撑其不断挑战新的研发项目,成功攻克了螺旋锥齿轮干切技术,成为国内唯一完全掌握精密螺旋锥齿轮成套设备和技术的厂商,其中全数控螺旋锥齿轮干切数控成套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90%,而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60%。

奋楫者先,创新者强。秉承开发区锐意创新的基因,长沙经开区推进科技创新工作,既有产业政策的激励和创新平台的支撑,也有龙头企业的引领和研发人才的加持。未来,长沙经开区将始终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在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建设中当主力、担重任,瞄准产业、技术、人才、平台“四个制高点”,全力开展园区制造业提升行动,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力打造全球研发中心城市集聚区,为奋力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创建“五好园区”、建设“两基地两标杆”注入强劲动力。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伍玲 胡鸽 刘瑶瑶 朱艺

编辑:文婷婷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