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开局之年论创新:细数湖南科技创新闪亮闪耀时刻
2023-01-27 22:50:57 字号:

开局之年论创新:细数湖南科技创新闪亮闪耀时刻

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廖晨昊 刘志雄 长沙报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专章部署、统筹规划,为我们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指明了方向。

2022年,空间站圆梦、“夸父”逐日、C919交付……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全面发展,朝着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迈出了更加坚实的一步。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2022年,三湘大地劲吹科技创新之风,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全速推进,科技政策扎实落地,科技创新关键指标实现巨大跨越,全省区域创新能力快步进位至全国第8位,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步履愈发铿锵。

科技赋能 创新驱动

支撑高质量发展跑出“加速度”

2022年10月,湘潭市射埠镇,前来对低镉水稻新品种进行现场验收的院士专家们脸上笑容洋溢,参试的“韶香100”“DY3”等多个品种每公斤稻米含镉量不超过0.05毫克,远低于0.2毫克的国家标准,低镉水稻新品种培育成功。

图片

▲ 2022年10月27日,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组织中国工程院院士及专家团队到湘潭对低镉水稻新品种进行现场验收。

水稻镉超标是世界性难题。身为农业大省、种业大省的湖南,重任在肩、使命如磐。2022年初,湖南连续第二年在省政府工作报告中重点部署实施十大技术攻关项目,榜单中,“镉低积累水稻育种及栽培关键技术”项目赫然在列。政府主导,院士专家领衔挂帅,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协同攻关,向水稻镉超标难题发起冲锋。

2022年,湖南从源头解决水稻镉超标问题,机轮刹车系统助力C919翱翔蓝天,麒麟信安为国家重大航天工程提供安全可靠的产品和关键技术支撑……国家所需、湖南所能,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开展科研攻关,湖南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了突出贡献。

截至目前,2021年、2022年湖南十大技术攻关项目已突破百余项关键核心技术。

科技创新既要推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也要着力培育发展新赛道,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经济发展,电力先行。2022年,湖南在省十大技术攻关项目中部署实施了“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项目,向更远的深海要能源、要电力。

2022年11月,由特变电工衡变公司自主研发的66kV(千伏)/14MW(兆瓦)海上风电风机用塔筒变压器一次性通过抗短路试验,标志着深海风电输变电核心技术攻关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

图片

▲ 由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自主研制的10MW海上风电塔筒变并网运行。

1月3日,长沙被赛迪顾问评为2022年新型储能十大城市榜首。此前,湖南实施“大规模储能系统关键技术研究及示范”重大专项,大力研发大规模储能系统,建立储能电站,开发智慧管理系统平台,研发交直流平稳换相和电网电压稳定的技术与装备。随着一批先进储能技术就地转化,长沙先进储能产业总体规模已处于全国第一方阵,2022年前三季度,长沙先进储能材料产业链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超70%,

可以说,“科技”二字贯穿了湖南先进储能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由大变强的始终,并为产业全链条注入强劲动能。

筑梁立柱 夯基垒土

科技创新高地加速隆起

岁末年初,位于长沙市芙蓉区的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建筑工地依然一片“火热”。岳麓山实验室是湖南全面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定位和使命任务、打造种业创新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大标志性工程。目前,实验室集聚区已完成6栋楼封顶,预计2024年3月可投入使用。

图片

▲ 2022年7月20日,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张庆伟,省委副书记、省长毛伟明共同为岳麓山实验室揭牌。

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上,高能级创新平台是开展基础研究、攻关关键核心技术、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的一大利器。2021年以来,湖南把建设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作为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的重要举措、重大工程,逐步构筑起科技创新高地的“四梁八柱”。

去年7月,面向先进计算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湘江实验室和聚焦精准医学领域的芙蓉实验室相继揭牌。去年12月,围绕工业领域五个环节,致力于支撑湖南“3+3+2”产业集群发展的岳麓山工业创新中心建设迈出关键一步——中心四大重要节点实验室全部揭牌成立。

至此,湖南省四大实验室在一年内全部“集结”。与此同时,湖南省四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也正紧锣密鼓展开。

去年10月,“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主机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正式启动,总算力国内领先、国际先进。

图片

▲ 2022年10月9日,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天河”新一代超级计算机系统正式运行启动。

在长沙金霞经开区,大飞机地面动力学试验平台的滑轨台架系统进入生产、安装阶段,今年将正式投入运营,成为第二个世界级、国内唯一的可测试各种飞机轮胎、机轮刹车系统等的试验平台。

在株洲市渌口区,全球唯一的机械装备重大共性科研基础设施——力能实验装置,已完成初步地质勘测。装置建成后,只要用几个月甚至几天的时间,便能快速模拟出重大运载装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服役全寿命过程。

依托中国航发湖南动力机械研究所,航空发动机冰风洞装置的建设正马不停蹄。这座国内唯一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整机结冰风洞实验装置,将实现国内首次具备在高空、一定飞行速度条件下开展中小航空发动机整机结冰试验,进一步提升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创新水平。

图片

▲ 国家超级计算长沙中心。

高能级创新平台不仅是在科研攻关上披荆斩棘、无往不利的利器,还是集聚高水平人才、汇聚创新资源的一大“磁极”。

2022年3月,就在岳麓山实验室集聚区开工后不久,中国科学院院士谢道昕把唯一的院士工作站建在湖南省农科院,他将带领团队与湖南省农科院密切开展科研交流和项目合作,不遗余力为湖南吸引更多优秀人才。

建平台、聚人才、出成果。随着四大实验室、四大科技基础设施、三区两山两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不断推进,一个个“磁极”逐渐聚合成湖南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吸引一大批高水平人才来湘创新创业。

2022年,湖南实施“三尖”创新人才工程,着力培引“顶尖”战略科学家,集聚“拔尖”科技领军人才,支持在科研一线潜心研究,具有较强科研领军才能和团队组织管理能力的学术技术带头人,挖掘“荷尖”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学术、技术和产业领军人才“新势力”。

如今,湖南拥有两院院士43人,国家级、省级高层次科技人才突破3100人,新时代“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崭新篇章正徐徐铺开。

深化改革 优化生态

创新已成湖南发展的鲜亮底色

2022年8月,《湖南省科技体制改革三年行动计划》出台实施,聚焦科技创新突出问题,直面科技创新的痛点、难点、堵点,明确21项具体改革任务,力争经过2-3年努力,基本建立起保障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的制度体系,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唯有以改革驱动创新,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第一生产力”的潜能。2022年,湖南着力为科研人员 “松绑”“赋能”,先后开展减负行动3.0、经费“包干制”、人才评价改革等一系列改革行动,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创造活力。

如《关于进一步完善科技人才评价办法的实施办法》,对省级科技人才项目的评审,不再设有论文、职称、学历、奖项等“必要条件”,而是更关注科研人员代表性成果,关注研究成果质量、原创价值和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贡献。

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不只是人才项目,近年来,湖南精心打造企业创新生态,先后出台20余项政策文件,为企业科技创新“保驾护航”。2022年1月,湖南省科技厅发布《精准服务企业科技政策》,从支持企业技术创新、人才引育、平台建设等多方面推出十条政策,帮助企业纾困增效,激发企业创新活力。

图片

▲ 2022年4月22日,湖南省科技厅与中国银行湖南省分行等7家银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全面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工作。

2022年4月,湖南全面启动科技型企业知识价值信用贷款风险补偿改革工作,着力搭建政银企对接桥梁,为科技型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解决企业开展科技创新的“燃眉之急”“后顾之忧”。截至2022年末,已向科技型企业发放纯信用贷款超70亿元,带动金融机构科技投入超2700亿元。

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科技创新热潮。2022年,湖南全省技术合同交易成交额达2544.6亿元,同比增长101.7%;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净增2000家以上,总量突破13000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9537家,增长68.4%,企业创新综合实力居全国第8。

挥别2022,湖南科技在这一年取得了新突破,收获了新成效。拥抱2023,在党的二十大精神指引下,湖南科技人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奋力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努力在科技强国战略版图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b5dcdd701ad04873aabea4bac95f5e87.gif


来源:红网·观潮的螃蟹

作者:廖晨昊 刘志雄

编辑:肖拓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