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时代,数字经济已成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增量,数智人才是“关键增量”里的“核心变量”。《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2023)》指出,当前数字人才总体缺口约在2500万-3000万。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预测显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将从2022年的50.2万亿元发展至超60万亿元,数字人才缺口可能持续扩大。大学生是未来参与数智工作和数智创新的主要力量,高校是数智人才培养的主力军,应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和时代发展需要,加快教育教学模式变革和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培养更多适应甚至引领数字经济发展的人才,更好掌握未来发展主动权。
增强数智人才培养改革的紧迫感。放眼世界,大数据、人工智能、先进计算、区块链、元宇宙等数智技术,已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前沿科技革新的突破变量、传统生产方式变革的强大动力。在数智化浪潮下,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实现数智创新、建设美好数智生活,培养大量创新型、复合型和技术型高端人才势在必行,培养储备更多适应和推动“智改数转”的人才至关重要。对教育而言,数智技术发展带来的是人才培养的巨大挑战,是教育认知范式的革命,甚至可能是整个教育的重构。为此,必须准确把握数智时代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移动化的主要特征,顺应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为特征的新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把握“数智转型、交叉融合”的方向,坚定“创新发展、迭代升级”的决心,前所未有地注重培育出适应时代发展、推动社会进步所需要的优秀数智人才。
落实提升数字素养和技能的新要求。在近年来的全球数字经济转型中,数字素养一直是备受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着力培养学生的数字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帮助大学生在内的全体公民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具备数字获取、制作、使用、评价、交互、分享、创新、安全保障、伦理道德等一系列素质与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终身学习和适应能力,正逐步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顺应趋势,需要高校全面落实我国《提升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行动纲要》的要求,紧扣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传授更加系统化、更具实践性、更富时代感的知识和技能,让学生既具备传统相关领域的知识,同时具备数据分析能力、IT思维以及跨界决策能力,能够运用信息化思维、大数据思维等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良好数智素养、综合数智技能的创新型、创业型、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构建数智化培养框架和学科专业体系。让数智人才数量倍增、质量提升,核心工作和重要抓手是培养框架的制定。高校应按国家“以技术发展调整教学内容,更新人才的知识体系”的要求,依据数字公民、数字劳动者的标准,结合专业学习、就业准备等大学生数智技术应用场景,将数字素养与技能的培养融入到学校教育体系中,构建相应的数字素养框架和模型。同时,高校要把握交叉融合这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的必然趋势,结合各校实际,加速学科交叉融合步伐,强化交叉领域人才培养。如在传统的新闻学、会计、财务管理、金融等学科专业建设过程中,可积极将大数据、人工智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融入其中,在保障学生专业知识储备的同时,提升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能力;此外还可积极构建”跨学科、高聚焦、精课程”的微专业体系,把数智技术嵌入其中,有效提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帮助学生与时俱进,能够适应甚至引领时代发展。
打造数智人才培养教育教学优生态。数智人才培养需要厚植“数智土壤”,涵育“数智生态”。高校应积极推动数智技术赋能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建设智慧教室与云课堂、虚拟教研室等推动数智教学空间创新,通过开设数智训练营、主+辅/微专业等推动教学模式创新,通过知识图谱、数智化课程建设等推动教学资源创新,通过开展教学大画像、过程性评价等推动教学评价创新。针对国家战略发展、经济建设、科技进步等要求,高校应面向部分重点专业着力打造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数智人才培育项目,以组建高校联盟的形式建立相关的专业竞赛与研讨会,并以“校企联合”和“教研融合”的方式,共同支撑课程群及教学案例库的建设。畅通“产学研”合作,强化“育才方”与“用才方”的对接,开展联合培养工作,促进技能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让广大学生得以在“零距离”的实验实习实践中了解前沿技术,增强“数智”技能。
湖南工商大学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融合发展要求,顺应数字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趋势,大胆改革,率先探索,打造出“数智+”教育教学新模式,取得了人才培养的良好成效。努力在“数智+”人才培养改革中走在前。学校围绕数智型人才培养供给侧改革所形成的系列教学成果,获省部级以上教育教学成果奖 16 项,其中国家级二等奖 2 项。努力在“数智+”学科专业交叉融合中开新路。布局建设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等新工科学科群的同时,设置数智会计、数智法治等卓越人才培养方向,推动新商科融合创新发展;积极开设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物联网工程等专业,打破不同专业间的知识壁垒,充分推动“新工科+新商科+新文科”与理科融合发展。努力在“数智+”教学手段和资源丰富中下功夫。着力建设“数智工商3.0”,打造全国一流的数智化教育教学体系和平台,建成基于微服务技术架构的一平三端智慧教学系统,建成并运行在线课程3210门。专业课数智化比例达72%。开设《人工智能》等100余门数智化课程。努力在“数智+”协同育人体系构建中出实招。联合景嘉微、长沙市集成电路联盟等龙头企业,成功申报工信部“集成电路”专精特新产业学院;联合腾讯、中科曙光等龙头企业,成功申报湖南省大数据与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现代产业学院等。与华为、京东等企业共建数据智能与智慧社会等105个重点实验室和实践基地,与百度等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共建120余个产业案例,丰富数智技术应用场景。努力在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技能中强特色。除了上述系列举措,学校还每年开办面向全校师生的强化数字素养和技能的培训班,吸引三千余人参与。近5年,获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国家级学科竞赛奖励408项,其中国家一等奖 100余项,学生信息化素养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率稳居湖南高校前列。
(作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工商大学党委书记 陈晓红)
来源:红网
作者:陈晓红
编辑:廖晨昊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