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平台作为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汇聚创新资源、推动企业创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产业升级等功能。国家级创新平台是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的重要抓手,在助力长沙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023年,湖南湘江新区出台《关于湖南湘江新区(长沙高新区)推进前沿科技创新高地建设的若干政策》等一系列支持政策,促进湘江•未来科技港、湘江科学中心、湖南钢铁技术研究院等创新载体开建或主体竣工,助力新区担当“全球研发中心城市核心引领区”的新使命,为科技创新发展增添动力。
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建设,要为科技创新和产业智能化转型提供人工智能普惠算力,形成理论创新、产业带动、人才汇聚和生态构建的重要载体。抢抓该机遇,意味着在人工智能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先机。
湖南湘江新区启动世界计算•长沙智谷建设,集聚湘江实验室、北京大学长沙计算与数字经济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引进华为、中科曙光、中国长城、湘江鲲鹏、麒麟信安等龙头企业超100家,未来将建成算力规模达1000P的湖南公共算力中心,为长沙全力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城市夯实算力底座、构建产业生态。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关键技术的突破是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参与重大技术攻关,可以促进技术创新和突破,引领和推动行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湖南湘江新区实施核心技术攻关“揭榜挂帅”, 单个项目资金支持最高可达1000万元,有望撬动全社会研发投入1.6亿元!促进硅基量子点激光器、高性能碳纤维、8英寸集成电路成套装备、区块链底层技术等重大技术攻关项目,不断攻坚克难、冲破“卡脖子”的桎梏,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奔涌而出。
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是全省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实现“三高四新”美好蓝图而进行的决策部署,将进一步加强前沿性、引领性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
湖南湘江新区积极加强与相关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协同,集成创新资源,进一步建立健全“科技+”工作机制;鼓励引导全社会研发投入,积极引导各类投资基金投入,促使重点研发项目早日结出硕果。
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科研产出质量和市场应用水平的综合指标。湖南湘江新区集聚了上万家企业,其中大量企业是科创型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服务需求十分旺盛。
湖南湘江新区瞄准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强区,聚焦产业细分技术领域开展专利导航,助力产业规划,人才招引和重大项目落地,帮助企业明晰研发方向,规避知识产权风险;围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支持科技创新的路径机制,辖区内企业创新能力愈发凸显,专利数量与日俱增。
科技型中小企业,可更快地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并灵活地采用新技术和方法,可以改变行业的竞争格局。科技型中小企业越多,说明“创新引擎”越多。
湖南湘江新区发起成立“雏鹰计划”,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对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技术新、模式新的企业,给与研发补贴支持;开展“梯度培育”,并提供投融资对接、企业管理培训、资源链接能力等关键服务,打造培育一批新兴产业的领跑者和行业领军企业,为入规、升高、上市、扩面储备源源不断的力量。
金融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企业在进行科技创新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问题,能为企业坚持创新提供基础和条件。
湖南湘江新区强化金融赋能科技,200亿元产业母基金,专门设置重在投早、投小、投科技的科创引导基金;构建创新积分评价授信等融资体系;打造岳麓山科创路演中心,举办系列路演活动636场,筛选路演项目2546个,实现融资34.8亿元;开展“金融到家”系列活动,促进银企面对面对接;中部唯一的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培育中心落户……为科技创新送去更多金融活水。
科技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高层次人才能为国家和企业带来更多创新和奋进力量。长沙市按照国际顶尖人才、国家级领军人才、省市级领军人才、高级人才等4个层次分类,分别用A、B、C、D指代。
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做优人才服务,针对重点产业博士,湖南湘江新区提供最高60万元生活补贴、10万元购房补贴、100万元创业补贴等政策支持,对顶尖人才领衔的项目更是给予最高1亿元资助。开展“百名博士麓谷行”等活动,启动“博士合伙人”招募,实施“人才绿卡”服务等服务机制……新区不断在灵活优惠的政策、事业环境、特定的生活待遇方面发力,吸引更多创新人才加盟,为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文字整理:湘江融媒记者 周秋燕
◎设计:周柯宇 吴珍
◎编辑:吴梦珊
▶ 国家级新区比拼中的“湘江”作为!
▶ 湘江新区消费活力“杠杠的”!
▶湘江新区民生服务“杠杠的”!
了解更多新区资讯
来源:湖南湘江新区
作者:湘江融媒
编辑:red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