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记者 胡宇芬 余蓉
“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而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就必须坚定不移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走科技强国之路。”
——习近平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居五大新发展理念之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我国国家层面的重大发展战略!
2011年3月、2013年11月,习近平两次来到湖南,就如何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工作进行考察调研。两次考察调研的重要思想,迅速化为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全省人民的行动。
机者如神,难遇易失。敢为人先的湖南人民,没有理由不在创新的历史大潮中走在前列。湖南省委、省政府牢记总书记嘱托,加速发展动力换挡升级,提高经济社会发展质量,提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创新热潮在三湘大地蓬勃兴起,创新已成为发展的强大引擎,一个朝着富饶美丽幸福迈进的新湖南正在奋力崛起。
从理念到纲要、从大会到行动,创新引领上升为湖南顶级战略
“以自主创新引领带动,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做到好字当头。”——习近平
历史的车轮,驶入了一个激烈追逐创新的时代!
聚集科技界创新精英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通常在每年年初召开。今年的会期,变了;今年的阵容,大了。
一个崭新的奖项——湖南创新奖,应运而生,科技界、产业界、文化界、管理界的创新精英们,一同站上湖南的最高领奖台,享受前所未有的荣光。
“在全省上下营造重视创新、支持创新、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为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注入强大发展动力。”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杜家毫在夏初的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掷地有声。
双喜临门的邓启云研究员,还记得当时的心情非常激动:“湖南对创新这么重视,科学的春天真的来了。”这位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凭借主持选育的Y58——我国两系杂交稻的“超级母亲”,斩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省首届创新奖。
此次里程碑式的颁奖大会,距离我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结束刚刚半年。这次党代会,确立了“创新引领开放崛起”的战略,提出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创新是湖南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开放是湖南加快崛起的必由之路,要以开放的视野谋创新,以创新的思路抓开放,形成政府、市场、企业、社会、全民共推创新和开放的局面。
“宏伟的事业需要科学的战略牵引前进。实施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是把‘一带一部’区域定位落到实处的必然要求,是湖南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出路所在,要让创新、开放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驱动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发展愿景加快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化为湖南人民恢宏的创新行动。
还记得那是2011年一个春雨蒙蒙的日子。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永磁驱动电机、高速试验列车牵引变流器、7200kW牵引变流器、风电变频控制器及整机,一系列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及产品集中展现了公司的科技创新能力,习近平感到十分满意。他殷殷嘱托:“实现‘十二五’时期良好开局,关键是要把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以自主创新引领带动,坚持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做到好字当头。”
就在这一年,湖南开始起草《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2012年2月,历经8个月编制而成的《创新型湖南建设纲要》,由省委、省政府公布实施,成为全国第一个创新型省份建设纲要。湖南在纲要的指引下一路“跑”来,创新实力不断增长。
2014年,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湖南凭借自身的特色和优势争得了这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国家试验田。
重任在肩的湖南,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在充分审视国内外发展大势和自身科技实力、综合创新能力的基础上,吹响了全面创新的集结号,就是要抢占创新的制高点,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三湘大地上,这是一次更加旗帜鲜明的呐喊!更是一次志存高远的出征!
湖南,创新!创新,湖南!这两个词牢牢地融合在一起,长成一个超级引擎,带领三湘儿女驶向幸福的彼岸!
千年未有的大变革时代,让很多曾经伴随我们的经验成了负担、优势成了软肋。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浪潮席卷而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广泛渗透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很多领域,引起了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巨大改变。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一系列举措相继出台、完善、深化。推进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开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完善科研项目资金管理,告别“过细过死”;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打通“最后一公里”;顺应创新创业从“小众”转向“大众”,从“精英”走向“草根”的变化趋势,科技、财政、教育、文化、共青团等诸多部门纷纷搭台,举办多种创新创业大赛,创新财政资金支持方式,吸引社会资金做大“蛋糕”,促进一批创新型企业的问世和发展……
创新关键在人才。我省对人才的渴望之情,在中共湖南省委印发的《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流淌。这份重要文件着眼于目前人才发展中存在的体制机制障碍,突出充分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大力推行芙蓉人才计划、增创发展新优势”,发展壮大创新型企业家队伍,加快建设高技能产业工人队伍,积极支持培养湖湘青年英才,大力扶持农村基层人才创新创业。
芙蓉国里尽人才。在创新这片沃土里,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湘四水,风起潮涌。
从“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持续发酵,到全省创新综合实力不断提升,自主创新亮点纷呈
“湖南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习近平
初秋的株洲,绿意盈盈。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变流器制造中心里,一派繁忙景象。更衣、换鞋、戴帽、戴手套、伸出手指消除静电后,记者全新装扮,随中心党总支书记潘自强走进核心生产区。
6年前,在变流器电路板的制造工位上,习近平曾在这里驻足,细细询问生产流程。当了解到这里生产的产品代表着我国轨道交通变流器的最高水平时,他高兴地笑了。
“当时正下着蒙蒙细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完就站在屋檐下,和我们一一握手,并鼓励我们持续创新,为国家轨道交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潘自强忆起往事依然有些激动。
6年过去,这个车间发生了巨大变化。变流器电路板生产岗位上,一台台电脑实现了无纸化作业,让前来参观的日本同行羡慕不已;工业机器人上阵,一条变流模块自动化生产线就此诞生,这在全球尚属首条;正在京沪线上飞驰的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装备的全新的变流器都由这里生产提供。
而在变流器制造中心的旁边,当年丁荣军院士向习近平介绍的“拟投资15亿元建设国内首条8英寸IGBT芯片生产线”,已经高效运转了3年多。这样的生产线,全世界只有两条。从此,中国高铁拥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国芯”。制造难度无异于“针尖上绣花”的这种芯片,还批量出口北美、欧洲、东南亚和中东等市场。
当年习近平考察时乘坐过的该公司自主研制的电动巴士,已在技术上完成多次升级,从省内走向全国市场,公司也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化电动客车产业基地。
习近平考察时的殷殷嘱托,成为中车株洲电机研究所有限公司不断创新、开疆辟土的强大动力:
掌握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牵引系统,成功运用在地铁、高铁等轨道交通上,开启了中国的“永磁时代”;长达30多米的“巨无霸”智轨快运列车,运用全球首创的“虚拟轨道跟随”技术,没有轨道也能精准行驶,比有轨电车大大节省成本;自主研发的全球首款12米智能驾驶客车,日前在株洲首次公开路试,最高时速达40公里/小时;第一支2.2兆瓦新型高性能聚氨酯树脂体系风机叶片也在近日下线,可实现更高的发电效率和更低的发电成本……
来到习近平考察过的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电力机车总成车间,员工们正忙碌在各自的岗位上。6年来,这里的电力机车年生产能力已经提升到1000台,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力机车研制生产基地。除满足国内市场外,还远销马来西亚、南非、埃塞俄比亚、新加坡、澳大利亚、塞尔维亚等国家和地区。
“公司世界首创的超级电容有轨电车,每列车运营能耗不到3度电/公里,已经运行在广州、武汉、淮安、深圳等城市,成为湖南智造的靓丽‘名片’。”中车株机公司党委宣传部副部长颜常青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6年前的一幕仿佛又在眼前。“特别注重科技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特别注重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都拥有具有核心竞争力、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的关键技术……”在南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考察时,习近平归纳这些企业都有几个共同的特点。他欣慰地说:“湖南在自主创新方面取得很大成绩,希望大家再接再厉,再创辉煌。”
几年来,和株洲的这两家企业一样,习近平两次考察湖南时调研过的中联重科、蓝思科技、中南大学、国防科大等企业和高校,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在坚持自主创新上铆足了劲。他们是“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的主创者,是湖南创新驱动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为创新披荆斩棘,创新也慷慨地回报了他们。
发端于“自主创新长株潭现象”,长株潭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两年多来建设显成效。在这片创新热土上,2016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8830亿元,同比增长13%;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8%。今年上半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同比增长超过16%。
2013年11月4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威胜集团有限公司。他仔细观看产品展示,到车间了解生产和工艺流程,同职工和劳模代表交流,对两家企业不断开发产品、拓展市场所取得的成绩表示肯定,勉励他们更有抱负、更有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重点在于优化产业结构、消化过剩产能,最终要落实到一家家企业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正在孕育兴起,企业要抓住机遇,不断推进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品牌创新。”
回忆起那一幕,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至今难忘。她主持召开了公司高层会议,专题研究了科技创新及“两型建设”方面的发展规划。目前,蓝思科技已获得专利授权554件,发展也步入了快车道。今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86.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成多。10月,蓝思科技浏阳经开区南园新基地将正式投产,新增就业岗位1.5万个。
“公司研发多款高端智能电能表并投产,成功打入欧洲市场。近3年,公司总市场份额突破100亿元,税收总额超过10亿元,其中海外业务营业收入年增长速度更是超过50%。”威胜集团董事、副总裁田仲平说。
中联重科精心打造的4.0版精品泵车——高精高效56米混凝土泵车,摘得省首届创新奖。这款创新产品共产出专利62项,累计实现销售额21.2亿元,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
“要充分发挥高校人才荟萃、学科齐全、思想活跃、基础雄厚的优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民生建设大领域,加强科学研究工作,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努力形成更多更先进的创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鼓舞着中南大学和国防科大的师生们。
中南大学的创新之路走得非常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调研过的国家重金属污染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自主开发的独特技术使废水回用率由50%左右提高到90%以上,总应用企业超过150家。调研过的粉末冶金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开发的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获得100多项专利、近40项产品,支撑湖南航空制动、高铁和汽车制动、新能源等产业发展,目前产业规模超过100亿元。C919首飞成功,使用高性能炭/炭复合材料的机轮刹车系统由中南大学独家提供。
高性能铝材试制线解决了国家的重大需求。为我国大型运载火箭等提供100多种关键材料及构件,形成200多项专利,正与企业合作开发高铁、汽车等高端铝材,从而支撑了湖南省铝加工产业1000亿元产值目标的实现。
新型超级节能气凝胶玻璃在我国首次实现量产,正推向市场。
3名患者成功接受猪胰岛移植。在异种移植造福糖尿病患者研究方面,中国走到了世界的前列。
……
国防科大硕果累累。各创新团队一次次冲锋,一次次突破。在一系列事关国家安全发展的核心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天河”系列超级计算机系统、“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关键技术、“天拓”系列微纳卫星、中低速磁浮列车、无人驾驶车、激光陀螺、高性能路由器等一大批让祖国骄傲的重大成果。“天河二号”成为世界上第一台连续6次夺冠的超级计算机。
这几年,也是湖南省自主创新的丰收年。
超级杂交稻、“海牛”深海钻机、大直径全断面硬岩隧道掘进机、磁悬浮、3D打印等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刷新国内外科技创新高度,在三湘大地催生出一股股经济新生力量,引领产业向高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6年提高了近10个百分点。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实施了55个省科技重大专项、226个战略性新兴领域科技攻关与产业化项目,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动力。”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童旭东如数家珍,全省创新综合实力由2012年的全国第15位上升到第11位,科技进步贡献率由52.3%提高到55%,专利综合实力升至全国第7位。在国家科技奖励的榜单上,2013至2016年湖南共获得77项,连续保持全国前7位。
今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通报,对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的地方予以表扬激励,湖南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自主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成效明显,是中部地区唯一受表扬的省份,获得了两项专门政策支持。
从政府到社会、从高校到企业,挖掘机制潜力支撑创新成果的产出和应用,成为创新发展新常态
“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习近平
9月15日,长沙,一份颇具想象空间的协议诞生了。包括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等3家央企在内的6家企业,郑重签署了《湖南磁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
这份协议的缘起,就是1年多前在国内外掀起旋风的长沙磁浮快线。这条脱胎于创新、麻着胆子上的快线,头戴两顶“第一”问世——我国首条完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
“我那久悬的心终于有所放松”,杜家毫写在长沙磁浮列车开通试运行之时的文章,开头就直抒胸臆。
作为省委、省政府自主创新的“首台套”工程,长沙磁浮快线于2014年5月16日开工建设。在不到20个月的时间里,长沙磁浮快线实现“贴地飞行”,展示了令人惊叹的“湖南速度”。
“创新的组织方式,高频率的协调调度,仅专题会议纪要就下发了28次。”张家界市委书记,时任省政府副秘书长、长沙磁浮工程建设协调领导小组组长的虢正贵回忆。
至今,长沙磁浮快线已成功载客运营1年多。3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30多个城市共200多个考察团,相继被吸引到这里,省内外约30个城市正在实施或计划上马磁浮项目。
首吃“螃蟹”,收获颇丰。在磁浮交通显示出的广阔发展前景与巨大市场潜力面前,创新的湖南抢占了先机。酝酿组建的湖南磁浮集团,将打造世界一流的磁浮等新型轨道交通综合服务商作为基本目标。
回首难忘的几年,牢牢支撑湖南具有先发优势的磁浮技术在本土首先实现产业化的机制,正是在全面创新大背景下迫切需要的“政产学研金用”结合创新。
面对风险,省委、省政府坚守“底线思维”,坚决支持建设长沙磁浮快线;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国防科技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企业和高校合力攻关;政府方接住社会资本方主动抛来的“绣球”,将长沙磁浮快线列为全省首批30个PPP示范项目之一;作为湖南磁浮交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股东之一,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派出专人担任分管车辆的副总经理,及时接受磁浮列车运营状况讯息,为后续产品转型升级提供依据。
那份嘱托沉甸甸的。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南大学,了解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项目情况。总书记强调,我国经济发展要突破瓶颈、解决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关键是要靠科技力量。
在湖南,除了长沙磁浮快线这样的“政产学研金用”结合创新典范,越来越多的先进技术走出实验室,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实现了最大价值。支持它们改变命运的,是一个个鼓励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灵活机制。
曾经出台“两个70%”政策鼓励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中南大学,近几年修订完善了一批相关制度,把“指挥棒”举得更高了。如成立以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为组长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领导小组;将通过转移和运用学校知识产权所获得的货币收益或股权奖励给课题组部分由50%调整为70%;建立了科技成果转化公示制度等。
数据显示,2013至2016年,中南大学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获得进校横向科研经费11.24亿元;技术转让99项,合同金额3.09亿元;技术入股5项,技术作价金额3270万元,直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约2.5亿元。今年来势更好,截至目前,相关数据大大超过往年同期。
9月8日,刚刚结束公示的赵中伟教授团队“电化学脱嵌法从盐湖卤水提锂”成果以独占许可方式转让给上海一家企业,许可实施使用费包括现金和股权两部分,总金额超过1亿元。按照中南大学新政策,赵中伟教授团队将获得70%的转让收益。
从复合材料风电叶片行业的“门外汉”,到全国风电叶片行业的前三强和全球风电叶片制造商排名第五位,中车株洲时代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追风”成功,得益于和国防科大复合材料学科研团队的10年“牵手”。在一片片渐渐“长高”的叶片里,倾注了“产学研结合+军民融合”创新的激情。
双方“牵手”后建立了复合材料超长风电叶片特有的技术平台,开发出大功率、低成本、安全性和可靠性高的1.5MW~5MW不同等级的复合材料风电叶片。尤其是在碳纤维叶片技术方面,应用国防科大科研团队的专利技术,时代新材在国内率先制备了厚40毫米、宽630毫米、长50米的大型复合材料风电叶片主梁,比市场上同型号叶片减重30%,与国际上同类碳纤维叶片相比,总成本下降16%左右。“目前,59.5米碳纤维叶片已达批量生产状态,正在研发的72米叶片,可用于海上和陆地的低风速区。”国防科大教授曾竟成说。
放眼全省,以坚定的态度、开放的胸怀、灵活的机制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和军民融合创新的大戏,也越来越精彩。2017年6月,全省一个高规格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推进会在长沙召开,签约多个军民融合项目。
省政府与国防科大的合作不断深化。党的十八大以来,双方联合组建了省产业技术协同创新研究院,成为全国军民科技融合创新的首创性举措。重点围绕体系、转化模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特别是以知识产权运营为纽带的军工成果在湘转化和产业化新模式,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华天光电正在增资扩股,向激光陀螺行业龙头迈进。自主可控计算机实现“研发、生产、销售”一条龙,整机产业化取得重大突破。北斗检测中心顺利验收,测试服务填补国家空白。占地640亩的军民融合产业科技园,即将破土动工。
“湖南在全国率先实施两型产品政府采购制度,率先支持以专利使用权出资注册公司,率先实行两个‘70%’的创新激励政策,不断畅通知识向财富、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渠道。”省科技厅负责人说,近五年全省累计登记技术合同1.9万份,实现技术合同成交额385亿元。
技术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那就多多牵线搭桥。湖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启动潇湘科技要素交易市场建设,打造成果转化与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
成果转移转化缺钱,那就让科技界和金融界走到一起来谈。我省推进长沙高新区科技金融结合试点,设立湖南高新科技成果转化投资基金,建立科技贷款风险补偿机制,省市合作共建科技担保机构,开展投贷联动试点。近5年省市财政投入科技金融结合资金29.7亿元,带动金融资本、社会资金投入科技成果转化686.45亿元。
高校创新成果多,产学研协同创新挖掘潜力最大。省教育厅出台文件,大力支持高校教师面向企业和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创新。同时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推动高校与骨干企业、科研院所、政府部门深入合作,集中优势力量解决国家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来自省教育厅的数据表明,“十二五”时期,全省高校与省内所有市州和70%以上的县(区)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与省内80%以上的大中型企业开展了实质性合作。
一项项呵护创新的机制背后,多少故事在发生,多少智慧在流淌,多少希望在孕育!我们深信,发源于这片创新热土的涓涓细流,必将汇聚成创新引领的强大动力!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和使命。在激情燃烧的烽火岁月,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老一辈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铸就了红色传奇;在这个风生水起的创新时代,湖南人民必将铭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深情嘱托,描绘出更加壮丽的新湖南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