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藏线上修建铁路无疑是对人类工程技术的极大挑战。那些需要跨越的21座4000米以上的雪山和14条大江大河,如同一张张试卷,摆在了中国科学家的面前等待答案。
成都山地所的科学家在川藏交通廊道的规划建设中交出了一份份合格的答卷。不论是穿山而过的隧道,还是遇水遇障而建的大桥,许多都凝结着科学家们对大自然的深刻认识和对人类能力的充分自信。
成都山地所在中科院是一家有明显特色的研究所。成立52年来,它一直以山地灾害、山地环境和山区可持续发展为主要研究领域,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年年月月不断地坚持着。国家有修建川藏铁路和川藏高速公路的计划,成都山地所会倾其全力提供技术支撑;如果国家暂时还没有川藏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修建计划,他们依然会走遍大西南的山山水水,继续从事他们的山地考察和基础研究,用他们恒久的科学追求为大西南建设“时刻准备着”。可以说,成都山地所能在川藏铁路的规划建设中作出贡献,那是长期以来科学家们默默无闻“坐冷板凳”坐出来的。
同样是搞科研,成都山地所科学家们的科研要比其他许多单位的科研更具危险性。川藏线上数不尽的滑坡、泥石流威胁着他们的人身安全,汶川、芦山等地震后的次生灾害也对第一时间冲到前线考察的科学家造成危险,就是无灾无震之时,驱车于高山峡谷之间,也有可能被山上崩塌的碎石击中……他们是在用生命书写着中国山地科学的最美华章,是用半个多世纪的科学积累支撑着川藏铁路的壮美工程。
中国的山地科学家,向你们致敬!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紫 苜
编辑:童妙 实习生 黄金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