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6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上的LHCb合作组宣布:在世界上首次发现一种新粒子“双粲重子”。中国科学家对该粒子的发现作出了关键性贡献,我省两所高校——华中师范大学、武汉大学参与研究。
对于这一新粒子,理论预期其内部结构迥异于普通重子,将有助于人类深入理解物质的构成和强相互作用力的本质。
LHCb合作组由来自16个国家、72个单位的1185名成员组成。其中,中国组由清华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武汉大学的研究人员组成,在强子性质和电荷宇称对称性破缺等方面的研究中成绩突出。双粲重子的发现,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组在国际合作中的地位,受到LHCb国际合作组发言人高度评价。
华中师大谢跃红教授目前担任LHCb中国单位联合开展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大型强子对撞机LHCb实验的物理研究”的首席科学家。他介绍,双粲重子的寻找是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系统工程,任何一步都非常关键。即使在发现明显的信号之后,大家仍然抑制住激动和兴奋,进行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从而确定这就是期待的双粲重子。发现新粒子作为基础研究,是科学家孜孜不倦的追求,有助于人类认识微观世界。
该校团队成员尹航副教授兴奋地感叹:“这就像大海捞针,但是我们成功了!”(记者 韩晓玲 通讯员 党波涛 淦丽霞)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韩晓玲 党波涛 淦丽霞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