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资本巨擘竞逐“人工智能+”风口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宗根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2017-07-27 08:37:34
时刻新闻
—分享—

  原标题:资本巨擘竞逐“人工智能+”风口 三大风险需警惕

  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不断升温,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红杉、IDG等纷纷加强了布局,尤其是在金融、医疗、教育、制造业等领域的应用前景,颇被VC/PE看好。不过,在颠覆传统行业、“钱”景无限的同时,人工智能也面临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的风险,业内人士认为,“人工智能+行业”、“场景为王”或许是人工智能企业成功突围的最有效的方式之一。

  逐鹿万亿大产业

  7月20日,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到2020年,将实现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万亿元;利用天使投资、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基金及资本市场融资等多种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支持人工智能发展。

  2016年以来,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紧跟全球步伐,国内的VC/PE也把目光转向该领域,BAT、红杉、IDG、高瓴、鼎辉等巨头皆强势加码。尽管马云和李彦宏曾就人工智能“隔空互怼”,马云另辟蹊径的提出“机器智能”,虽然不太认可“人工智能”提法,但马云对人工智能企业的布局却不遗余力。

  今年5月,高瓴资本领投,马云旗下的云锋基金、红杉中国、高榕资本、真格基金跟投,完成了对依图科技的3.8亿元C轮投资。其实,最早投资依图科技的是真格基金,2013年8月,依图科技获得真格基金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此后,红杉中国、高榕资本等数百万美元参投依图科技A轮融资,B轮数千万美元投资方则为云锋基金。

  2015年,蚂蚁金服加强了对人脸识别支付技术的布局,业内人士认为,马云投资依图科技可能与人脸识别技术有关。依图科技的核心业务包括智能安防平台、城市数据大脑、智慧医疗健康、智能硬件设备四项,而人脸识别技术是其重要技术之一。

  中国证券报记者注意到,商汤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云从科技四家人工智能领域的代表性企业目前均获得巨额融资。尤其是商汤科技在7月11日完成4.1亿美元B轮融资,B1和B2轮分别由鼎辉和赛领资本领投,仅跟投方就接近20家,且多为顶级机构,而其成立至今才不过短短的三年时间。

  私募通统计显示,人工智能已经成为部分VC/PE的重要投资方向,多只人工智能专项基金近期成立。今年6月,创新工场牵头成立创工浙数人工智能基金,目标规模40亿元,主要致力于人工智能产业方向C轮及以后的项目投资;此外还有专注于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的中科院高瓴人工智能产业基金、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基金等。

  迎长周期投资价值

  中泰证券分析师王晛认为,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将迎来长周期投资价值,从资本市场发展历程看,人工智能的低渗透率是资本布局的绝佳时机,具体到投资机会上,建议从场景应用端到上游技术、硬件端的顺次传导机会。

  在王晛看来,技术边际进步下的场景持续需求是推动商业模式成熟的根本力量,人工智能将会在三类场景中得到突破:一是大数据比较丰富、获取比较方便的细分行业龙头,如金融、语音、图像等;二是商业模式对人工智能成本敏感但有政府或BAT资助,如医疗、智能驾驶等;三是从人工智能对效率、质量、安全、盈利角度等维度下盈利动力强烈或有政策支持的行业,如智能制造业等。

  现阶段,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机会多以“人工智能+行业”的方式呈现,比如“人工智能+医疗”、“人工智能+金融科技”、“人工智能+教育”等。以近期获得金研资本投资的智成科技为例,其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医疗领域的人工智能公司,通过异构数据建模、数据训练等技术为患者提供辅助医疗诊断服务。

  安信证券分析师夏庐生认为,人工智能是未来5-10年的产业升级趋势,其投资趋势亦可大致分为三个层面:一是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从“端”、“管”、“云”三个维度来看包括智能终端、网络架构、云平台与应用;二是人工智能的算法技术,包括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神经网络等;三是人工智能的行业应用,包括交通、医疗、智能制造、金融等。

  三大风险需警惕

  实际上,近年来,人工智能虽取得了较大发展,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投资机会,但是仍然面临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巨大的不确定性,对VC/PE来说仍需警惕。

  去年10月富士康启用4万机器人,进而裁员6万人的消息引起了机器人是否会取代人类,造成大面积失业的讨论,甚至有人指出,未来流水线工人、餐厅服务员、清洁工人、翻译和数据录入员等都将被人工智能取代。

  人工智能带来的伦理等方面的问题并非空穴来风,《规划》也指出,人工智能是影响面广的颠覆性技术,可能带来改变就业结构、冲击法律与社会伦理、侵犯个人隐私、挑战国际关系准则等问题,将对政府管理、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乃至全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在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挑战,加强前瞻预防与约束引导,最大限度降低风险,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发展。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刘宗根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