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解密长沙高新技术企业“逆势成长”的背后故事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小李卓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2017-07-28 14:59:08
时刻新闻
—分享—

中联重科主动研发新品、实现产业“智造”升级。图为中联重科麓谷第一工业园全景。 资料图片

随着3D打印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材料应用科学的不断突破,现在已经可以将打印出的塑料或金属零件,直接应用到汽车生产中。资料图片

长沙“芯片”助力电子信息产业发展。图为国科微电子芯片产品。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位于长沙经开区的国科微电子,去年至今在广播电视、智能监控、固态存储、物联网等领域都发布了全新的芯片产品。长沙晚报记者 黄启晴 摄

制图/戴莹芳

  长沙晚报记者 小李卓 通讯员 方明寨

  优势产业于城市,就是一张名片,正如中关村之于北京、电子商务之于杭州、信息产业之于深圳,那么,长沙的城市名片是什么?

  根据市科技局统计,过去的2016年,备案登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接近3000家,认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201家,为壮大我市高新技术企业队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全年通过专家评审经公示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464家,通过率高达91.6%,同比增长85%,占全省认定高新技术企业870家的53%,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15家,增幅高达23.8%。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到大型高新技术龙头企业,长沙的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已经初具规模。

  这座以娱乐著称的城市,在智能制造、电子信息、新材料领域、生物医药等以高新技术为驱动力的八大产业带动下,2016年实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9569.2亿元,同比增长17.0%;实现增加值2868.0亿元,同比增长16.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30.8%。截至2016年底,全市有效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11家,占全省50.2%。成绩的背后,科技专项资金与科技创新平台这两只“无形的手”,通过对龙头企业的引导带动,让全市的科技企业在经济下行形势下实现了“逆势生长”,长沙,从此也不再只有“娱乐之都”这一张城市名片。

  无形之手 推动传统行业升级发展

  今年5月,位于河南开封的中联重科工业园内,李克强总理登上了一台高逾3米、重达8吨的大马力拖拉机上。总理脚下的这台“大家伙”,是长沙工程机械龙头企业——中联重科推出的PL2304型智能化大马力拖拉机,这是目前国内实现量产销售的最高马力高端智能型拖拉机,它能够辅助驾驶(半自动驾驶),还能够自动耕地。

  工程机械,一直是长沙的重要产业。如今,龙头企业主动选择“务农”,其背后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传统行业主动研发新品、实现行业“智造”升级。2014年,“中国制造2025”这一概念被首次提出,其中提到的十大重点领域,农机装备赫然位列其中。“靠创新一方面能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也要靠创新去引领市场需求!农机产品就是这方面的典型!”中联重科中央研究院院长助理任会礼博士告诉记者。

  除了大马力拖拉机,中联重科开发的秸秆综合利用装备、生物制料机,覆盖从秸秆收获、打捆、运输、肥料化,串起了农机的系列装备。“从原有工程机械到农业机械,既可以利用原有的技术辐射,同时也主动适应精准农业的需求,是一种相近的多元化!”

  中联重科“不务正业”的项目早在多年前就开始布局,包括消防机械设备、物料输送设备等,还有混凝土机械、工程起重机械、建筑起重机械、基础施工机械、路面机械等8大系列24款高端智能4.0产品,去年开始陆续上市。

  在中联重科等龙头企业的带动下,2016年,长沙市先进制造与自动化产业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33家,实现高新技术产值2840亿元,同比增长12.3%。长沙市先后获批3个国家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4个国家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专项项目。这种在新经济形势下的逆势生长,从某种意义上说,其实也是一种“供侧给改革”背景下的顺势上扬。

  这背后,项目资金扶持这只“无形的手”发挥着引导作用。以中联重科的消防设备开发为例,仅“登高平台消防车的研究与开发”一项技术,在项目之初就获得了市科技局专项资金20万元扶持。记者了解到,该“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门针对企业科技创新的某一细分领域进行资金扶持。

  钱要花在刀刃上,不仅是项目本身,即便人才引进资金,同样也要纳入科技项目的框架内。中联重科在2015年所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中,就以科技人才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的方式,获得了100万元扶持,而该资金也是在“纤维复材-金属防腐抗磨复合结构设计及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技术项目框架内进行的。“以项目的方式进行人才引进的扶持,更便于引导企业进行科技创新!”长沙市科技局高新处处长赵银桥表示。

  记者注意到,同样是资金支持,前者是前资助合同,后者则是后补助合同,一个是立项之后给予资助,一项却是在项目验收合格后给予补助。这一前一后,正是市科技局创新的资金支持方式。根据项目特点,事前资助引导社会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事后补助以市场为导向配置科技资源,变“伯乐相马”为“赛马”,同时由于合同时间规定,更加快了科技创新的速度,这项改革更好地发挥了资金的普惠性与公平性。“通过后补助的方式,规避了项目风险,保证了国有资产使用的有效性,同时科技创新具有路径上的不确定性,在宏观上鼓励创新,也宽容失败。”市科技局副局长宋新和告诉记者,通过项目资金的“指挥棒”,撬动的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在5倍以上。

  资金“指挥棒”引导企业科研投入,那么这笔钱的撬动效果如何?记者了解到,仅2016年,长沙市科技局共立项科技计划项目453项,立项金额8724万元。在市政府科技投入的引导下,研发投入大幅上升,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研经费支出236亿元,同比增长7.8%。

  联盟抱团 助力战略产业快速发展

  对于具有战略意义的电子信息等新兴行业,长沙市除了前期专项资金的产业培育,更是创造性地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抱团发展。

  从长沙城区驱车40分钟就来到了长沙经开区湖南国科微电子。这里,几百名研发人员正在静心工作,不少长沙市民家中电视机顶盒的芯片就是他们的研发成果。从创业企业到“隐形巨头”,国科微的壮大彰显了长沙市高新技术企业梯队建设的成果。

  芯片,被称为“电子信息行业的粮食”。在过去长时间内,国内存储芯片完全依赖进口。指甲干大小的芯片,需要巨大的研发投入,“芯片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从一开始必须得到政府扶持!”国科微电子总裁助理隋军告诉记者,“我们要做的光罩实验,一次就要几千万元,每次产品研发创新需要尝试2到3次的光罩实验。”公司坚持每年拿出20%的收益做技术研发投入,2016年的研发投入就超过1亿元。为减轻企业研发资金压力,长沙市拿出了真金白银。在长沙市科技局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扶持中,有一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资金专项”,国科微电子引以为豪的数字电视芯片,从2014年开始,就获得了该资金专项的支持。如今,他们正在全力攻克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领域,在2016年就依托企业组建了湖南省固态存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该中心已经由市科技局成功申报,也会有相应的配套资金支持。”隋军告诉记者,工程中心每个领域只选一家,一般都是行业内的龙头企业。

  国科微不是唯一的受益者。就在近日,市科技局、市财政局按照对经认定的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研发经费补助。按照《长沙市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强基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6—2018)》要求,去年长沙市分两批共认定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201家。这些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就涉及工程机械、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各行各业,按照企业上年度研发经费的10%、最高可达10万元的补贴标准。“他们中间,未来将诞生出多个国科微电子呢。”长沙市科技局有关负责人对这些企业充满了信心。

  除了高额的研发投入,芯片行业的“摩尔定律”,对于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要求更快。“芯片产品对于时间和成本等指标的要求非常严格,以儿童手表所用的芯片为例,仅仅三个月时间出货量就从上百万跌到几十万!”如此快的更新换代,对于行业交流的需求更高,因此,在科技局大力助推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一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应运而生。

  “联盟营造的是一个圈子,搭建了良好的政产学研用合作交流平台,也推动了区域内企业的协同发展”。以国科微电子所属的长沙市集成电路设计与应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为例,吸引了长沙众多电子信息产业龙头企业以及湖南大学、国防科大等高校科研机构入驻,组织、协调和鼓励成员单位之间开展协同创新,抱团发展,仅在去年,就组织联盟内企业开展小范围对接活动30多次,为联盟单位对接科研单位10多次,对接上下游客户30多家。

  “产业联盟属于典型的资源集聚平台,不同于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侧重于研发的平台,产业联盟主要是为了实现资源的共享,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宋新和表示。在联盟的带动下,景嘉微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湖南集成电路产业第一家上市公司。其研发的M5400图形处理器,填补了国内自主研发图形处理芯片的市场空白,打破了GPU市场长期被国外公司占据和垄断的局面。湖南进芯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自主产权的DSP核开发的32位数字信号控制器产品可满足在环境要求苛刻的工业、军用,乃至宇航级应用,成为国内首家面向工业控制应用的DSP芯片设计公司。国科微电子在数字电视芯片领域稳坐国内前三的位置,其面向消费级的固态存储控制器芯片GK2301将于近期推出。

  不仅是电子信息产业,2016年长沙市科技局还牵头成立了长沙市海绵城市生态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沙市北斗导航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长沙市生物育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3家联盟,成为海绵城市、北斗导航、生物育种等产业技术集成创新、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平台创新 工研院模式成效初显

  相比工程机械和电子信息产业,3D打印更像是横空出世的新生辈,诞生仅数十年的3D打印行业,去年全球市场规模达70亿美元。虽然我国3D打印技术产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但是这个年轻后生一出生,就将目标瞄向了全球。新兴的行业需要新型的科技创新平台,于是,工程中心的升级版——工研院平台模式亮相。

  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效率,长沙市科技局大力支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科技研发平台建设,2016年共支持金额4706万元,支持单位67家。仅去年就新增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家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19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8家省级重点实验室、13家省工程研究中心、10家省工程实验室。新认定10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而《长沙工业技术研究院建设管理办法(暂行)》的出台,则推出了这种新型的集行业技术研发、技术报务、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于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

  这其中,去年6月成立的长沙增材制造(3D打印)工业技术研究院,依托长沙3D打印的龙头企业华曙高科,成为长沙市首家工业技术研究院。“不同于企业下属的工程研究中心,工研院是独立的法人机构,其模式类似于苹果公司,作为一个独立的研发机构,它的产品就是技术,针对具体的细分领域设立工研院,可以为一个产业输出技术,培育产业集群!”赵银桥表示。

  立足于工研院强大的技术平台,华曙高科对金属3D打印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此期间,依托长沙市“3635”人才引进计划,华曙高科吸引了一批有海归背景的博士加盟,在3D打印应用专家王小军博士的主导下,华曙高科3D打印应用研发团队攻克了难熔金属激光精密成形的难点,成为国内首家成功烧结钨、钽、铜合金的3D打印企业。

  不仅如此,在行业共性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华曙高科已为航空航天、汽车、医疗、义齿等领域提供众多轻量化、功能化、定制化的金属产品,开发出12种金属打印材料激光熔融工艺,而在2015年仅有4种,并自主研发了两大系列10款型号的3D打印设备,成为目前全球唯一一家同时具有3D打印设备和材料研发能力的3D打印公司。

  在工研院模式下,长沙的3D打印产业集群也正在形成。其下游企业湖南华翔增量制造技术有限公司,将平台研发的3D打印技术应用于医疗领域,迄今为止,双方已将3D打印拓展到全国20多家三甲医院,实现了16个临床科室业务覆盖,积累了1500多例3D打印临床应用案例,涉及的学科有骨科、肝胆、泌尿等16个科室应用,其学科应用的广度、深度及案例数居全国第一,被专家称为“看得见的精准治疗”。

  而华曙的部分产品如尼龙3D打印设备的性能甚至超越了国外产品,并且在性价比、供货速度、售后服务等方面,比进口品牌更有优势。就在上周,其与下游企业合作的全球首款3D打印TPU材料婚纱亮相中国首个3D打印博物馆,引发关注。

  该模式的应用也在陆续推进中,去年7月,通过政企共建,航天凯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长沙环保工业技术研究院。8月,长沙北斗产业安全技术研究院在长沙高新区正式揭牌成立,《长沙市加快北斗产业发展的三年行动计划》同日发布。根据规划,“十三五”期间,长沙将在多个优势领域成立10家左右工研院,承担起工业共性技术及关键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孵化、技术服务和人才培养等功能。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小李卓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