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农科院探索玉米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远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2017-09-28 08:57:46
时刻新闻
—分享—

  每亩增产200斤节约化肥15元

  秋季是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们最忙碌的时节。在有“玉米之乡”美誉的辽宁省铁岭县,却有一番不同的景象。大型农机轰鸣过后,一粒粒金黄的玉米籽粒通过传送带落入并排行驶的收获车中,秸秆通过农机后部粉碎还田。过去,六七个人数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通过两名农机手的配合一会儿工夫就已完成。中国农科院科技创新工程团队一系列围绕机械化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的应用正在这片黑土地上展开。

  玉米是我国的第一大粮食作物,常年种植超过5亿亩,在我国粮食生产的地位举足轻重。但长期以来,我国玉米产业发展始终面临着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生产水平有待提高,尤其是籽粒直收机械化水平低;缺乏适宜机械化收获籽粒的玉米品种;籽粒烘干设备不足;秸秆综合利用率低;化肥农药使用量高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我国玉米生产效率低,成本高,国际竞争力弱。因此,为解决东北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中国农科院集合院内外优势力量对玉米生产技术进行集成,在辽宁铁岭县对技术集成的模式进行示范,为提高东北地区玉米生产质量,增加效益提供技术支撑。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副所长李新海告诉记者,我国玉米竞争力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劳动力成本较高,围绕全程机械化重塑技术供给体系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据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黄长玲介绍,该套技术以直收籽粒为核心集成了,玉米密植群体调控栽培、玉米减肥增效与免耕、全程机械化、病虫害绿色防控、玉米大豆减肥增效轮作、玉米籽粒收获与烘干、玉米秸秆综合利用、玉米生产信息化管理八项技术。

  铁岭县蔡牛镇张庄玉米合作社有3万亩地,今年成为了项目示范田。“每亩地连种带收,能够节约成本120块钱。”合作社理事长赵玉国告诉记者,今年应用了集成技术后,每亩地增产大概200斤,节约化肥15元。最大的收获在于,国家取消玉米临储后,张庄合作社的玉米走向市场,经过包装后到网络平台销售,通过绿色增产增效技术产出的玉米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赵玉国今年可以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

  与其他技术相比,东北地区玉米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为玉米秸秆利用提供了多条路径。当地农机人员对记者说,玉米全量秸秆粉碎翻压直接还田对培肥地力效果显著,2到10年的地块,每公斤土壤增加有机质1~10克、有效磷增加2~11毫克,水分利用率提高15%~25%。至于未还田的秸秆能做什么,记者在试验田收获完成的地块看到,未进行还田的秸秆,被专用的打捆机打捆,打好捆的秸秆可以拉回家做生物质燃料,可以拉去电厂发电还可以作为牛羊的青贮饲料使用。

  中国农科院党组书记陈萌山对东北地区玉米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给予了肯定。他表示农科院明年将在几个方面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一是把技术集成模式进行提升,延伸到全产业链。二是加大示范工作力度,创新示范推广机制。三是加大组织工作的创新力度,确保专家“落地”并将对专家进行考核。

来源:农民日报

作者:刘远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