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2018开年原创大展“在最遥远的地方寻找故乡——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跨文化交流”展(以下简称中意展)在湖南省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1月27日—4月30日,在湖南省博物馆特展一厅,来自国内21家博物馆、国外26家博物馆,汇聚了中、意、美三国的近250件艺术精品将向观众讲述13—16世纪中国与意大利的文化交流故事。
意大利名画中的中国凤凰
凤凰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被广泛运用于瓷器装饰上。而在同一时期遥远的意大利,凤凰纹样也开始流行。记者发现来自意大利锡耶纳国家美术馆藏的名画《圣母加冕 》(1450—1460)就体现了这一现象。这幅《圣母加冕》画面呈圆拱形,分为三个尖拱形画面。祭坛三联画表现了耶稣为圣母加冕的场景。画中的圣母、耶稣和圣奥古斯丁穿着华丽的丝绸服装,在背景的红色帷幔和圣母的袍服上,还可以清晰辨认出凤凰的图案。14世纪,东方时尚流入欧洲后风靡一时,犹如凤凰由东向西飞翔,翩然停落于这幅画中。
细心的观众不难发现,在整个展览中这样的巧合可不止一处:广东省新会博物馆内的木板油画《新会木美人》中的人物,竟与法国卢浮宫藏品《加百利和她的妹妹》、意大利乌菲齐美术馆藏品《沐浴中的女人》中的人物极其相似;在展厅中两个玻璃展柜里有两个极其相似的白瓷罐,其一是来自意大利威尼斯圣马可教堂的宋代“马可·波罗罐”,另一个则是“南海一号”沉船出水的“德化窑青白釉双系罐”;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的布面油画《诸神之宴》中,画中出现的器皿居然是中国的青花瓷器。
另外,你知道吗?我们中国的元大都、杭州、泉州都被标注在了1460年的意大利地图——《弗拉·毛罗地图》上。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去地图的左下角找一找,我国著名的永定河与卢沟桥。
马可·波罗的行囊
展览共分五个部分:第一单元“从四海到七海”,主要介绍早在13世纪以前,中国与意大利已有零星、偶然的交往。第二单元“指南针指向东方”,主要介绍随着中国发明的指南针、罗盘的广泛应用,通往东方世界的道路被打通,一段繁盛熙攘的尘封记忆也由此打开。第三单元“大都的日出”,主要通过建筑、陶瓷、丝绸、书画等展品,展现作为横跨欧亚的大蒙古国,在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就。
13-14世纪,络绎不绝的欧洲旅行者来到他们向往已久的中国。遍览了东方盛景的“马可·波罗们”回乡前,必然要带些中国的旅行纪念品,作为商品、个人财产、赠送亲友的礼物或者炫耀的资本。那“马可·波罗们”都会带些什么回去呢?
第四单元展出的就是“马可·波罗的行囊”,主要介绍以马可·波罗为代表的商人、传教士和外交使节们往来其间,他们为蒙元帝国送来了西域珍宝,也将东方丝绸、陶瓷、中国画源源不断地输入欧洲大陆。
在展览中,记者发现马可·波罗除了给世人留下《马可·波罗游记》之外,他还留下了遗嘱、故居、财产清单,这些零星的碎片正在诉说着一段被遗忘的故事。这份财产清单中与东方有关的包括一件鞑靼丝绸袍、三块中国丝绸等,他的清单里还有什么中国元素不妨到博物馆一探究竟。
在第五单元“来而不往非礼也”,主要通过雕塑、墓碑雕刻、拓片、瓷器、卷轴画、抄本绘画、地图、书籍等跨媒介文物,让观众看到中西文化交往在中国本土所留下的艺术文化痕迹。
■文/图 记者 吴岱霞
来源:三湘都市报
作者:吴岱霞
编辑:曾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