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又到了春困的时节,很多人发出感慨,怎么睡都睡不够,太耽误工作和学习了。于是网上开始流传起一种“达·芬奇睡眠法”。据传,达·芬奇每工作4小时就去睡15—20分钟,这样一天下来,只需睡2小时左右,能余下大把时间从事创作,并保持充沛的精力。这是真的吗,这种睡眠方法真的靠谱吗?
达·芬奇睡眠法一直存争议
“到目前为止并没有科学证据表明达·芬奇睡眠法就是达·芬奇提出来的。”航空总医院呼吸科主任陈乾华表示,达·芬奇本人是否按照此方法进行睡眠,似乎也无从考证。
所谓达·芬奇睡眠法也被称为多相睡眠或多阶段睡眠,意思是把完整的睡眠时间分割开来,以达成减少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对于这种睡眠法,学界一直争论不休,有反对者也有支持者。
心理学家伍兹奈克认为,此方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因为我们的大脑根本无法适应“多次打盹”的睡眠模式。脑电波和其他生理指标的研究显示,我们的生物节律是双相而不是多相的,这决定了我们的身体总是倾向于一个整块的睡眠时间。
前几年,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也参照此法,对一名志愿者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睡眠试验。经测试,受试者的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均完好无损。这说明该法不仅能满足机体代偿功能的需要,而且还预示着利用人体生理潜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只是不知道,在随后的岁月,受试者是否还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达·芬奇的方法进行睡眠。
此方法并不适合普通人
航空总医院心身医学科主任喻小念表示,特殊时期或者短时间内用此方法或许可行,比如战争时期,人的确可以做到24小时、36小时,甚至48小时不眠不休,“但那只是特殊情况下的应激反应,不能成为常态,不具备科学性和普遍性。而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到了最后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都会大打折扣。”
“睡眠从浅到深就需要1—1.5小时,其中包含快速眼动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动睡眠期的循环更替,而达·芬奇睡眠法每次只睡15—20分钟,从时间来看,大脑根本无法保证进入深度睡眠。”陈乾华认为,如果强行实施此睡眠法,只会使人持续处于睡眠不足状态,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使人体睡眠调节机制受到损伤。
陈乾华解释说,当我们无法保证一次完整的6—8小时睡眠时,稍稍打个盹的确可以缓解疲劳,但是持续地采取这样的方法进行睡眠,并不能达到传说中的高效休息。而且,想用打盹代替睡眠从而增加工作时间,是一件得不偿失的事情。“关键的问题是,这种睡眠方法会破坏人体的昼夜节律,剥夺人的正常睡眠需求。当人无法正常睡眠时,就会导致身心疲倦、情绪焦虑紧张、免疫力下降等不良反应,正常生活也会受到影响。”
“这个方法或许人心理上可以接受,但却不代表生理上也能接受。”喻小念指出,“如果此方法真实存在,那也具有特殊性而不是普遍性,这种方法对普通人来说是一种误导。而且,目前的研究和实践,都没有发现能将此方法推广到普通人的证据,普通人更没有以健康为代价,做这种无谓尝试的必要。”
还需遵循规律睡足觉
睡眠是人体生理现象之一,人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睡眠中度过。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和生物节律,听从脑内生物钟的指令,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睡出健康生活。最理想的状态是:不透支,睡足觉。喻小念再三强调,被动打破睡眠节律的习惯会对精神、身体造成不好的影响,即使现在没有感到身体不适,也会有潜在的健康风险,尤其是年轻人更要养成规律、充足睡眠的习惯。
如何才能提高睡眠质量?首先对阻碍我们睡眠的头号绊脚石——手机的浏览时间进行限制,睡前一小时尽量不要再使用电子产品,可以选择听音乐、看书来替代刷手机。其次,在白天锻炼。锻炼不仅有助于我们的健康,还会减少压力感从而提高睡眠质量。但需要注意的是,睡前3小时不要锻炼,因为肾上腺素会让你保持清醒状态。睡前可以做些和缓的伸展运动,让身心慢慢平静下来,有助于更快地入睡。最后,要把电脑等电子设备搬出卧室。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李颖
编辑:曾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