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技创新做强种业“中国芯”
记者探访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秘中国杂交水稻产业化推广之路
长沙晚报记者 詹春华 通讯员 杨迪君 朱世超 周萍
最近,中国的杂交水稻育种技术再次让世界震惊: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团队在青岛启动“中华拓荒人计划”,并在国内外七地同时插下海水稻的秧苗,覆盖各类盐碱地。据悉,海水稻项目将在国内种出万亿级产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种出中国农业制造之路。与此同时,位于阿联酋迪拜的荒漠化土地海水稻及稻作改良项目完成第一批品种试种测试,最高亩产超过500公斤。
去年12月19日,袁隆平与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共同组建的院士专家工作站正式被长沙市政府授牌,旨在把全球领先的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产业化,做强民族种业、拓展全球市场。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浏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实地探访。
22年科研攻关,创多项世界纪录
笑起来眼睛像两弯新月的邓启云博士,是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主任,也是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的核心专家。1983年,21岁的邓启云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安江农校(现为怀化职业技术学院)工作,结识了当时在那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非常了不起”的袁隆平,从此踏上了忠心不渝的追随之路,至今已35年,两人结下了亲如父子的师生情缘。
1997年,邓启云考上了袁隆平的博士研究生,并在院士的直接指导下投入到“超级稻理想株型研究”课题中。在课题研究成果的支撑下,2002年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培育出每穗8克重的重穗型超级稻种。从那时起,“邓八克”便成了袁隆平对邓启云的专用昵称。
邓启云告诉记者,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组建22年来,在两系法杂交水稻理论与技术、超级杂交稻育种研究、突破性骨干亲本创制、广适型主导品种选育、节氮高效与绿色生产等方面取得了5项标志性创新成果,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稳居国际领先水平。
“22年的科研攻关,结出了沉甸甸的丰收果实。”邓启云开心地说。育成的系列超级稻品种,实现了亩产1000公斤的第四期超级稻育种目标,并创造百亩示范片平均亩产1088.0公斤、百亩双季稻平均亩产1537.8公斤等多项世界纪录,引领了国际超级稻育种的方向。
成立工作站,做强民族水稻种业
在培育超级稻的攻关历程中,有一件事让邓启云特别揪心: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全球遥遥领先,但农作物种业发展却滞后于美国、德国等,水稻种业基础也非常薄弱。
目前,借助于强大的种业发展平台,美国的水稻产业化推广在世界上迅速崛起,只要有一个好的品种,就可以立即做成强大的种业。2007年,应美国先锋公司的邀请,袁隆平指派邓启云为专家代表,来到该公司在印度的水稻种业示范基地进行育种与栽培方面的技术指导。当时,邓启云提出参观基地的加工生产线,被该公司断然拒绝,只允许他在厂区的围墙大门口,隔着100多米的距离远远地看了一眼厂房,做强水稻种业的产业技术和设备被严密“封锁”,不准任何外来人员靠近。
这次经历让邓启云深受震动:做强民族水稻种业,必须自立自强。2012年,50岁的邓启云选择下海,出任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并通过这个企业平台,与袁隆平杂交水稻创新团队一道开始了超级稻的商业化育种之路,“中国杂交水稻技术全球领先,产业化推广必须与之并驾齐驱”。
去年被市政府授牌的湖南袁创超级稻技术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剑指“种业科技创新”“全程技术服务”两大目标,再次拓宽了超级稻的商业化育种之路,做强民族水稻种业未来可期。“‘发展杂交水稻、做强民族种业,拓展全球市场、造福世界人民’是袁创的梦想,可以预见的是,有了院士专家团队的智慧加盟,这个梦想将为保障全球粮食安全再添‘中国贡献’。”邓启云自信地说。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詹春华 杨迪君 朱世超 周萍
编辑:曾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