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近日在科技部官方网站公布,指导脑机接口研究合规开展,给近来存在感颇高的脑机接口划定了发展的“红线”和“底线”。
脑机接口是指在大脑与外部设备之间创建信息通道,实现两者之间直接信息交互的新型交叉技术。美国和中国近来都传出了开展脑机接口临床植入试验的新闻。同时期发布的《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未来产业十大标志性产品,“脑机接口”赫然在列。这些消息让脑机接口成为热门话题,大家期待脑机接口为残障人士带来福音,也有不少人担心脑机接口芯片会不会成为黑客入侵的“后门”。
科研伦理是科学研究中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脑机接口确实带来了伦理问题,但这并不是新鲜的挑战,也不是独有的挑战。在科技发展进程中,任何一项勇闯无人区的新技术,都因其不可预测性与不确定性而存在各类风险隐患,因此需要强调科技向善、伦理在场。人类一直关注科研伦理问题,近年来尤为重视,因为当前科技快速发展导致伦理问题高密度、高强度显现,对相关伦理规范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更高要求。
我国首部《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不仅有针对脑机接口技术的个性规定,也有面向未来产业技术的共性原则,对脑机接口规范发展有指导意义,也对其他未来产业技术的规范发展有借鉴意义。
比如,指引明确了开展脑机接口研究的一般要求,强调开展脑机接口研究需符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遵循国际公认的伦理准则,以及科学共同体达成的专业共识和技术规范。这是给脑机接口发展划出的“底线”,也是其他新兴技术同样需要遵守的底线。又如,指引也划出了禁令“红线”:不得通过脑机接口研究进行非法活动、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破坏社会稳定;不得散播与脑机接口实际效果不符的虚假广告信息等。
共性伦理规范体现了科研伦理的原则和科学共同体的共识,个性伦理规范则彰显了对新兴技术的调查研究和前瞻预判。《脑机接口研究伦理指引》对脑机接口中的主要术语作出明确定义,对不同类型的脑机接口研究进行风险预判、分别给出有针对性的规范细则,还表示此指引将“定期评估,适时修订”。这说明伦理规范的制定,本身也需要加强科学研究,才能做到科学划定“红线”和“底线”,才能构建鉴别—评估—防御—治理一体化机制。
当然,制定伦理规范只是保障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的第一步。建立多方参与、有效协同的未来产业治理格局,引导企业建立数据管理、产品开发等自律机制,完善安全监测、预警分析和应急处置手段,方能让科研伦理规范落到实处。
未来产业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这也意味着更高的科研伦理风险。伦理规范成为未来产业发展中的“必选项”和“必答题”。期待更多的未来产业建立和完善相关伦理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来源:经济日报
编辑:廖晨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