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元素中文名怎么来的?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芳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2017-06-02 11:28:57
时刻新闻
—分享—

  5月9日,中科院、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联合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4个新元素的中文名称。依次定音为“nǐ”“mò”“tián”“ào”。

  这些陌生的字不仅平常人不认识,电脑拼音输入法里也压根没有,甚至有的连《新华字典》都还未曾收录。据中科院专家介绍,原来这四个字当中,“tián”“ào”两个是新造的字,“nǐ”则是刚刚简化的字。

  化学元素的中文名究竟是怎么取的呢?《经济日报》记者从中科院了解到,元素中文名称的确定并非易事,既要尊重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元素命名法则,也要遵循元素的中文命名原则,还要考虑到其推广性、海峡两岸用字的一致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此外,元素的中文命名历经百年,已形成了其自身独特的命名原则:金属元素名称用“金”为形旁,在常温下为固、液、气态的非金属元素的单质分别以“石”“三点水”和“气字头”为偏旁,尽量采用左右结构左形右声的形声字。

  此次4个新元素的中文定名工作也经历了诸多环节,包括向社会广泛征集新元素中文名、召开新元素中文名研讨会、征集学界意见、召开新元素中文定名会等。

  中文汉字丰富,为何在4个新元素的中文定名中还要采用新造汉字?

  全国科技名词审定委员会专职副主任裴亚军表示,首先,汉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不能像印欧语系的各语言之间那样,在引进科技名词时可采用转写的方式。要从气、石、金部中寻找一个形声字而不与其他常用字重复是很困难的。其次,元素定名还必须符合1932年以来的“元素命名原则”——元素用字的右半边为声旁的惯例。

  因此,元素的中文命名要准确、唯一和便利使用,很难从已有汉字中选出。何况,新元素发现的周期比一般词汇增长的周期要长,并不会妨碍汉字规范。因此,在选字未果的情况下,新造汉字是必要的。

  虽然目前在电脑输入法中还无法找到新的汉字,但是全国科技名词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元素中文定名中的新造汉字,将在2017年5月份按照国际标准ISO/IEC 10646提案要求实行属性标注,并配备合格的证明资料,争取尽快取得其在ISO/IEC 10646的区位码和字符集,从而实现新造汉字的全面信息化。

  随着新的元素不断被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也将继续拉长。记者从中科院了解到,元素能否存在,取决于其原子核寿命是否足够长,长到有足够时间抓住电子,形成一个平衡态系统。原子核是由中子和质子组成的,质子是带正电荷的,相互间有库仑力作用,是排斥的。质子和中子,质子和质子,中子和中子之间还有核力,核力带有吸引的性质。因此,原子核的寿命取决于库仑力与核力的平衡。库仑力是长程力,核力是短程力,随着中子和原子数量的增加,原子核越来越大,库仑力逐渐显现,原子核寿命越来越短,乃至不能存在。因此,元素周期表是有尽头的。

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杜芳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