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叠加金融科技双优势 深港合力共建国际金融中心

来源:新华社 作者:赵瑞希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2017-06-26 08:31:58
时刻新闻
—分享—

  新华社深圳6月23日电(记者 赵瑞希)在“一带一路”倡议、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背景下,深港合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在22日至23日举行的首届前海深港合作论坛上,多位与会嘉宾认为,当前深港合作正在走向叠加两地金融、科技优势,强化产业多元化和金融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合作共建国际金融中心的阶段。

  香港上海汇丰银行有限公司副主席兼行政总裁王冬胜认为,新一轮的深港合作正在由过往的“前店后厂”形式变成双向互动的“店厂合一”模式。两地合作领域也由单一的制造业转向高科技和高价值的服务业,加强两地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和金融创新的合作,特别是以金融为主的服务业合作,是未来深港合作的重点。

  这些年来,不少总部在深圳的科技企业为了更好地融资,选择赴港上市。而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也面临着产业空心化带来的一些问题。实际上,金融业的发展离不开实体经济的发展。美国企业成长协会中国区主席陈建刚说:“金融业属于服务业,在企业和科技发展不成熟、不到位的情况下,金融业很难做大。”

  全国港澳研究会会长徐泽在论坛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保持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和产业多元化之间是有内在关系的。

  “香港雄厚的金融经验和深圳的创新意识,两者结合大有可为。”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说,通过深港合作,内地的资源和腹地可以支撑香港走向世界,成为真正的国际金融中心。

  中国银行(香港)有限公司总裁岳毅在论坛上建议,深港以发展创新金融为重点,为科技产业创新提供强力支持。他说:“科创和金融的深度融合,将改变金融市场的生态和竞争格局。”

  近年来,深港合作不断深化和拓展。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为例,作为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实验区,随着深港跨境金融合作的深入推进,前海率先开展了跨境双向贷款、跨境双向发债、跨境双向资金池、跨境双向股权投资以及跨境资产转让等五个跨境试点。内地首家港资控股全牌照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公司也落户在前海。

  截至2017年5月底,在深圳前海蛇口自贸片区内注册的港资企业达到4564家,注册资本达到3898.82亿元,这里已经成为内地港资企业最密集的地区。2016年,注册港资企业实现增加值392.61亿元,占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的27.7%。

  “前海已经成为香港人最愿意来、香港企业最受益的深港深度合作的标志性区域。”前海蛇口自贸片区管委会主任田夫在论坛上说。

  香港贸易发展局主席罗康瑞认为,前海作为“特区中的特区”,自诞生之日起,便承担起深化内地与香港合作的重任,是内地与香港合作的桥梁。

  近年来,不少香港青年带着技术和产品北上前海创业。前海深港青年梦工场累计孵化的187家创业团队中有86家是香港团队。留英归港青年陈升的团队,在梦工场创业不到一年,即获首轮融资5000万元人民币。

  在王冬胜看来,在香港回归的20年里,每一次香港与内地经济关系的变化和融合,都影响着香港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香港利用内地经济高速增长机遇,成为内地企业融资和上市的主要市场,巩固了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同时,香港也为内地的发展提供专业服务支持,协助深圳向科技中心转型。

  “香港的优势是具有法律环境、监管制度、市场体系、专业人才等方面的软实力。深圳的优势是有基础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多元等硬实力。”普华永道大中华区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赵柏基说,“深化深港合作,一定会带动区域内行业的多元化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深圳和香港最终会从‘携手’走向‘拥抱’,成为国际经济金融市场的重要贡献者。”

  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在论坛上表示,在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中,深港“金融+科技”合作有望承担更核心的角色。“通过深港合作,香港可以吸收内地的动能和活力,深圳可以借鉴和吸纳香港的经验和规范。最终,深港作为一个区域整体参与国际经济竞争,才是双方的共同利益所在。”

来源:新华社

作者:赵瑞希

编辑:童妙 实习编辑 曾映雪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