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通讯员 魏铭 怀化报道
攻于汉语序数研究的她,十余年间,在学术领域发光发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奔于田野调查的她,为找寻语言发音人不遗余力,在成百上千个方言点留下足迹。
学生眼中的她,在课题研究中身体力行,用行动表现“严谨”二字。
她,就是怀化学院副教授,行走在序数世界的语言研究者——王霞。
执着:序数研究是一生的追求
“为序数研究做贡献”是王霞多年学术生活中始终秉承的信念。她不忘初心,在序数研究领域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为拓宽和深化序数研究,王霞积极与国际机构接触,不断丰富语料库。十年里毫无间断,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有价值的语料,目前她建立起了总字数多达47万字的外语、中国民族语言、汉语的序数语料库。
王霞清醒地认识到序数研究的重要性,从语料的调查、收集到具体处理,从文章框架的不断修改到最后定形,从对序数认识的极端模糊到逐步清晰,一次一次,一遍一遍,漫长而又枯燥的时光,陪伴王霞支撑过来的,是她一直不变的“执着”。
王霞说,当初的自己可以选择做公务员或者高管秘书,但是,她自始至终选择做语言研究,只是因为钟爱这一学科,便执着于此,目标清晰,便未没想过放弃。
就在2015年,王霞成功申报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方言序数表达式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源流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今后,王霞将带着“执着”二字在序数研究的道路上砥砺前行。
吃苦耐劳:为语言研究一直在路上
在王霞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由于针对汉语方言序数表达式的共时分布及历时源流的研究较少,她需要在几百个方言点进行地毯式、高密度的语言调查。王霞回忆道,“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有一次我带学生去贵州榕江古州镇做南侗语的调查,那天雨特别大,我们一行人辗转一天,从火车,再到大巴,还坐了摩的,直到天黑才到达目的地!”
这并不是困难的全部,语言不通、湿冷的居住条件,一天舟车劳顿后的疲惫,让她突然体会到了身在异乡的孤独与无力。但是,王霞拿出了一个语言研究者的肯吃苦的精神,先安抚好学生的情绪,用最快的速度适应环境,主动联系村民挨家挨户拜访,带着学生开始语言调查。
不得不说,王霞之所以有着如此强大的心理素质,很大一部分来源于她博士时期撰写毕业论文的经历。2010年的暑假,王霞要完成博士论文的核心部分,酷热的天气,磨人的重感冒,独自一人的宿舍,一度让论文的进度停滞。王霞拿出吃苦耐劳的精神,克服了种种不利条件,坚持工作,从早上起来,一直坐到晚上,一坐就是十几个小时,整整三个月,王霞处理了几十万字的语料,并从1400万字的普通语料中筛选序数语料,建成了普通话的序数语料库。
不论是田野调查,还是博士论文的完成,哪一个是普通人可以随随便便做到的呢?可王霞就是做到了。她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定将帮助她一步一个脚印走像更高的平台。
严谨:教育学生“例不十则法不立”
“或许我不是最优秀的那一个,但我一定是最严谨的那一个”,王霞坚信这句话,用实际行动践行这句话,用严谨影响着自己一届又一届的学生。
有一次,一名学生在课题研究中遇到了瓶颈问题,王霞知晓后,对他谆谆诱导,要求他做语言研究一定要认真、细心,对语言保持敏锐性。在王霞的督促下,短短一年,这名学生就翻遍了包括《现代汉语词典》在内的多本词典,有了自己做研究的深切体会。
王霞深有体会,她说:“语言学不同于其他学科,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在语言调查时,如果碰到调查新派、老派有争议之处,就要扩大调查范围,调查更多的人,反复验证调查结果,一定要有‘例不十则法不立’的态度。” 这是王霞多年从事语言研究的不变信条,也影响着她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用严谨的态度踏上语言学的道路。
扎实:不忘初心,不懈前行
王霞从2003年到现在,任教于怀化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十余年。近5年来,她主持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省社科成果评审委员会项目、省教育厅优秀青年项目等多个项目,还参与到国家社科重大招标项目一项,并一直从事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修辞学、新闻语言学等课程的教学。
她很平凡,她只是万千教师中的一份子,在自己的岗位上刻苦钻研,潜心任教,在教学工作上拥有一颗永远热忱的心。
她很伟大,十年如一日,从三十多万字的博士论文撰写再到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推进,从数不尽的田野调查到几十万字的语料库建设,兴趣始终让她激情洋溢。
她很复杂,作为一位母亲,作为一位教师,作为一位学者,每个角色她都扮演的淋漓尽致。在未来,她将带着满满的收获,更加昂首阔步地行走在多彩的序数世界中。
来源:红网
作者:魏铭
编辑:曾映雪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