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从科技兴湘 看“破局者们”如何引领湖南高“智”量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刘驰锋 编辑:陈珏 2019-08-30 21:05:56
时刻新闻
—分享—

29f06f0202da25e2ae5f37039b3545c.jpg

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产品总监吴兴贵向记者介绍商业卫星产品。

c5293dd54ea838b494c606ff553ac3e.jpg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示厅展示出的芯片产品。

3.png

中车株机技术人员在对产品零部件进行测试。

红网时刻8月30日讯(记者 刘驰锋)近年来,湖南大力践行创新引领发展理念,坚持以贯彻落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为总纲,加强科技要素与金融资本融合,引导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引导高校、科研院所加强基础研究及科研能力建设,支持鼓励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平台;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

在此基础上,一批科技“小巨头”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各自领域中以“破局者”的身份改变着行业格局。

近日,时刻新闻记者走进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中车株机,通过采访感受湖南高“智”量发展背后的原生动力。

打破技术壁垒 创新赋能造硬核

今年5月,由长沙天仪空间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仪研究院”)研制的“娄星号”卫星从长沙出征,于6月搭载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升空。

这个成立于2016年,发展至今仅3年时间、位列中国首批商业航天企业的公司,目前以不超过60人的团队完成了7次太空任务,成功发射“潇湘一号”等10余颗卫星。而支撑他们在短时间内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便是其“卫星工厂”标准化流水线卫星研制理念。

要实现卫星流水线式作业谈何容易,但天仪研究院自有其“看家本领”。天仪研究院产品总监吴兴贵告诉记者,传统卫星研制需要庞大的科研团队以及巨大的资金投入,“对于商业航天公司来说,漫长的投资回报周期让很多风投公司望而生畏。”

但如果将工业级芯片装载进卫星呢?“芯片等级被分为工业级、汽车级和航天级。航天级芯片研发成本高,且研制周期慢,”吴兴贵说,但工业级芯片的特点就表现在其研制周期短,从提出需求到发射,周期不超过一年;且成本较低,服务费用10万元起,无论是一块电路板还是整颗卫星,都可以进行定制。

“没有两把刷子,不敢到‘北斗’的老家长沙来落户。”吴兴贵说,当初天仪研究院在选择落户城市时并不顺畅,当时民营航天刚刚起步,许多城市并不了解这个领域,更别提当时还处于初创阶段的天仪研究院。但是在湖南,吴兴贵和同事们感受到的是热情,不仅在快速办理企业注册手续时,而且在办理商业卫星发射许可证遇到困难的时候,湖南省、长沙市两级政府都鼎力相助。且通过政府引导,商业资本逐渐向自主创新企业靠拢,截至目前,天仪研究院已完成三轮融资。

加大研发投入 成果转化成效快

“芯片从研发、到工程样片,再到量产,单从实验室演示来看,相对容易,但要具备规模量产能力,实现性能、功耗、成本等之间的平衡,却异常艰难。” 湖南国科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周士兵说。

2013年,国科微开始投入固态存储控制芯片的研发,最大的困难是资金与人才。随后,企业每年拿出营收的20%以上投入到技术和产品的研发之中,2018年研发投入1.57亿元,近3年累计3.95亿元。

加大投入也为企业带来了丰厚回报。2015年,国科微推出国内首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固态存储控制芯片——GK21系列,实现国内在这一市场从0到1的突破,一举打破国外厂商的垄断。“这一产品的推出,切实降低了产品价格和应用门槛,” 周士兵说,拥有了自己的技术,企业与国外厂商的合作就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而不是像原来那样只有‘仰视’对方或被动接受。

今年,国科微又重磅发布国内首款全自主固态硬盘控制芯片GK2302系列,开启存储自主创新的新里程。

目前,国科微的存储控制芯片已与龙芯、飞腾、麒麟等国产软硬件平台实现全面适配,并以固态硬盘的形态在长城、联想、浪潮、同方、百信等国内主流整机企业实现规模应用。未来,国科微将带动生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打造一个高水平、高质量的产业生态服务于国家信息安全。

走向国际市场 自主创新促腾飞

“这是我们最新完成的项目——超级电容有轨电车的第三代产品‘五模块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中车株机产品研发中心总体设计师曹文祥自豪地说。

据他介绍,此代有轨电车不仅外观极具设计感和冲击力,车辆自身也充满着黑科技:车辆采用“超级电容+碳酸锂蓄电池”的混合供电模式,站台停靠就可进行充电,充30秒能保证车辆行驶5公里以上。“该款机车还荣获了被誉为设计界‘奥斯卡’奖的‘2019年德国IF设计奖’。这也是我国在轨道交通车辆设计领域首次获奖。” 曹文祥表示,获奖意味着中国轨道交通车辆设计在创新、品质、美学功能等多个维度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对我们走向海外市场具重要意义。

中车株机将企业战略与敢为人先的湖湘精神融合,形成了勇负重任的责任与敢为人先的领跑文化。中车株机党委书记、董事长周清和认为,在中车株机的发展过程中,有四股力量在推动:技术创新注入了不竭的动力,精湛制造提供重要的支撑力,经营创新释放发展的潜力,管理提升激发内在的活力,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文化引领—创新牵引—管理强基”为主线的企业管理模式。

“我们倡导‘管理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周清和坦言,企业只有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持之以恒的强化管理基础,在管理创新中提升效率效益,增强企业素质,才能确保企业可持续发展。

来源:红网

作者:刘驰锋

编辑:陈珏

本文为红网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keji.rednet.cn/content/2019/08/31/590760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