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谭浩 长沙报道
一年之计在于春,近日,湖南进入春耕备耕繁忙时期,受近期新冠肺炎疫情和极端天气变化影响,部分地区春耕备耕受到影响。为帮助广大农民群众不误农时,顺利做好春耕备耕工作,连日来,省科技厅迅速组织全省123支科技专家服务团深入基层一线,为农业企业、种养合作社、种养大户、脱贫户等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等服务。
农作物“生病”了?农业专家有求必应
去年入冬以来,气温屡创新低,益阳市赫山区银桥有机蔬菜种植合作社大棚里的辣椒树一颗颗枯死,可愁坏了种植大户杨利伟。
“杨总,你看这枯死的辣椒树,上面有一些白色的菌体,得的是菌核病,属于低温高湿型病害……”收到杨利伟的求助后,赫山区科技专家服务团经济作物产业组的专家第二天就赶赴合作社,现场帮他解决生产难题。
“通过微信群向专家求助,立马就得到了回复,第二天专家就专门到我们大棚里来现场指导,真是太贴心了。”问题解决了,杨利伟心里乐开了花。
“哪里有技术需求,就到哪里开展技术服务”,去年入冬以来,赫山区科技专家服务团的专家们不畏低温雨雪,活跃穿梭在各个田间地头,为农作物生长保驾护航。
为了让农民群众能随时得到专家的专业指导,赫山区科技专家服务团还专门组织开发赫山区科技专家在线服务平台(APP),平台聚合了后台管理、种养咨询、种养指南、种养日志、专家发布、农友圈、专家智库、专家考评等八大功能,可以为当地农民群众和种养殖大户提供精准、有效的线上农业科技服务。
连日来,湘潭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走出科研院所和办公楼,下沉到各乡镇开展政策宣讲和技术指导服务,助力春耕生产。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科技特派员的宣传带动下,湘潭县集中育秧播种达2万多亩,3月初播种的已经出苗现青,长势良好。
“现在科技特派员来村里搞技术指导就是好,去年在技术专家的指导下,我种的大棚蔬菜比往年产量翻了一倍呢!”3月21日,湘潭县云湖桥镇楚家村种植户老戴提起科技特派员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主动沉下去,把培训课堂在田间开起来
要做好春耕备耕工作,必须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在这方面,科技特派员个个都是行动派。
在湘西州凤凰县,科技专家服务团早早就做好了深入一线的服务计划。早在3月1日,凤凰县科技专家服务团就组织省农科院、省林科院、湖南中医药大学等单位的农业科技专家,深入全县各大农业生产基地,在田间开起了一场场农业技术培训课。课上,专家们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面对面交流,现场对各基地的春耕作业进行技术指导,并耐心解答种植户在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技术问题,及时提出建议和解决措施。
“培训内容针对性强,语言通俗易懂,很及时、很解渴、很实用,进一步增强我们发展壮大猕猴桃产业的信心和决心。”在参加了猕猴桃产业技术培训会后,凤凰县果农秦世峰高兴地说。
在古丈县,科技专家服务团针对连续出现的雨雪低温天气,冒着风雪深入派驻乡镇、村、企业和专业合作社,把培训课堂搬到田间地头,开展点对点精准科技帮扶服务,努力减少极端天气对产业造成的损失,并通过电话、QQ、微信等多种在线技术,提供科技咨询1500余人次。
加强顶层设计,让乡村振兴的科技动力源源不断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在人才。近年来,省科技厅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发挥科技专家服务团、科技特派员作用,抓产业、抓技术、抓人才、抓平台、抓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科技、人才支撑。据初步统计,2020年以来,全省科技专家服务团累计服务企业和合作社1.11万家,培训人员204.17万人,推广新技术3223项、引进新品种2957个,带动了40.43万农户增收。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人才作用助力乡村振兴,省科技厅印发了《关于扎实推进科技帮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方案》,从协同创新、创业服务、人才支持、成果应用等多方面推出十条具体举措,着力部署一批引领性科技创新项目、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建设一批科技创新平台载体、转化一批先进适用科技成果……
同时,省科技厅正加快建设“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乡村振兴智力服务,建设一批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基地和种业科研试验基地,大力引进院士、农业科技领域外国人才等到乡村创新创业,推广应用绿色农业技术成果,推动更多创新要素向乡村振兴主战场集聚。
来源:红网
作者:谭浩
编辑:廖晨昊
本文为科技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keji.rednet.cn/content/2022/03/24/110472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