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创新创业好故事】杨峰:让航天触手可及

来源:红网 作者:曾映雪 编辑:闵美颖 实习编辑 袁千惠 2017-08-29 15:05:51
时刻新闻
—分享—

天仪研究院CEO杨峰。

  相关阅读:

  【创新创业好故事】刘瑾:打造“大朋友”的二次元文化

  【创新创业好故事】李激初——追梦路上的机械发烧友

  【创新创业好故事】周立波:每只鸟的背后都有一个传奇故事

  【创新创业好故事】曾智恒:大时代下的材料“实干家”

  红网时刻见习记者 曾映雪 长沙报道

  “在未来,虽然不能说一人拥有一颗卫星,但是,一人拥有一个卫星的通讯号码,我觉得是有可能的。”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与太空息息相关的航天事业一直是一个神秘且遥不可及的领域。但航天真的离我们这么遥远吗?杨峰的回答是“不”。

  杨峰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后留学加拿大,“科班”出身的他毕业后一直在航天领域“折腾”。2016年,杨峰再次创业,他与合伙人任维佳开始“密谋”着一件大事,用杨峰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我们在做一件改变世界的事情!”

  2016年,杨峰带着整个研究团队,从北京迁往长沙,成立了天仪研究院(以下简称“天仪”)。而他所说的改变世界的事情,就是:造卫星!而之所以选择长沙,除了因为地方政府的支持,还因为杨峰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湖南伢子。

  降成本 让更多人进入航天领域

  近两年,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商业发射及卫星研制,不少行业巨头纷纷加入航天领域。而不同于我们常见的“大”卫星,天仪研究生产的属于微小卫星。

  重量低于100公斤的人造卫星统称为“微小卫星”,具有体积小、质量轻、研制周期短、成本低等优点。而天仪成功发射的“潇湘一号”重8千克,在国际微小卫星领域属领先地位。

  天仪为科研团队和企业提供太空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服务。其参与国际合作研发的“陈家镛一号”,以国际标准3U立方星作为便捷的微重力科学研究与技术平台,这也是我国第一次在太空开展化工领域的科学实验。

  目前,中国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进入太空进行在轨实验,大部分的科学家和企业需要长时间的等待,甚至没有机会,并且这其中的成本费用也是非常高的。而这也是杨峰加入商业航天的原因:“为了让更多的科学家和企业能够进入太空进行在轨实验。”

  在杨峰看来,福特将汽车量产以及降低成本,IBM把PC机量产以及降低成本,大疆把无人机量产以及降成本。现在,天仪也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将卫星量产以及降成本。

  卫星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天仪把原先需要等待至少5—10年的时间缩短至1年,试验的成本比传统方式降低接近一个数量级,让在轨实验不再只是少数人的梦想,也让更多的人进入航天领域。

  让航天触手可及 两年内造20颗卫星

  对杨峰以及整个天仪而言,2016年的11月10日是一个不寻常的日子。这一天,由天仪研发的第一颗卫星“潇湘一号”发射成功,这也是湖南省第一颗成功发射的商业卫星。今年2月,天仪研制的第二颗卫星“陈家镛一号”在印度成功发射。这家刚成立不到两年的公司,用自己的实力,给湖南带来了两颗卫星,这一切与杨峰以及天仪成员的努力十分不开的。

  “第一颗卫星发射前的一个月,就在这间办公室,大家几乎都没有睡觉,因为时间太紧了。”2016年,不少年轻人跟着杨峰来到长沙,这些人有从科研机构出来的,也有些是从其他行业转到航天事业来的。他们抱着对航天事业的热爱来到长沙,满腔热血洒在这里,他们的努力换来了今天的成功。

  名气大了,非议也就来了,有不少人质疑天仪的成绩。在杨峰看来,不管是质疑也好,还是困难也好,都是一家企业成长起来必须要经历的事情,他把质疑当成是对自己成绩的肯定。同时,他也表示,只有做得更好,才能彻底让人信服。

  杨峰要做的不但从技术上,更要从思想上来改变人们对航天的印象。在研究卫星的同时,他会在公众号和知乎上写一些科普文章,向大家普及航天知识,告诉大家:“航天不是大家想象的只存在白墙里的研究所,航天是触手可及的。”

  至于未来,在杨峰看来,今明两年造20颗卫星出来,就是对天仪最大的任务和挑战。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科技频道首页